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严重收藏! 中华李氏从凉州兴起,哺育大唐帝王,传承丝丝不乱


严重收藏! 中华李氏从凉州兴起,哺育大唐帝王,传承丝丝不乱

1

武威这块地皮上啥时候有了“李”姓?公元前121年以前,肯定没有。匈奴人在游牧,现在的麦田是彼时的草原,连绵的羊群、牛群在安静吃草。记录这段历史时间的古书《西河旧事》早丢了,其三言两语藏在《太平御览》中,书语显示,我们目前的祁连山北坡,在秦汉时风光秀丽,长满了一种供人食用的“仙人树”,蹲在树下摘食即可,大饱长膘,如想装进兜里带出去,出山就成一泡烂泥。书语还说,山坡上啊开满了频婆花,是白奈树的先人;古代武威动物很多,骡子是生育的,生的是“駃騠”,“骡骡之子,千里駃騠。”与汗血宝马齐名,进贡给官人当宠物;有日行百里的駏驉,传信带物,奔驰在相隔几十里的匈奴帐篷之间,今天的公羊巨驴已经是退化不堪的侏儒了,专司配种,激情高昂。书语又说,牛奶羊奶多的吃不完、挤不及,就泻到草上,成了天然的奶酪,就是《凉州异物志》上说的“百年酥”的原型。所以,公元前121年是个分水岭,之前,武威地皮上是穿皮袄的放羊人,之后,才有了穿布袍子、能拿毛笔记录的汉人。

公元前121年以后几十年间,武威这地皮上肯定有了李姓。这已经是汉武帝时期了,霍去病先是占领了这里,后来,朝廷又一股脑儿把这里的匈奴人集中迁到黄河的套地去了,武威就剩下个空空无人的大草原。没人算什么郡县?朝廷就从河南、山西、陕西、山东这些地方迁户,一是罪犯,二是军户。军人过来他就要拿起锄头开荒种地,最早开出的种粮地在今天的四坝、蔡旗这搭。军人来自中原,姓氏分明,战国时期繁衍下来的魏国李家、赵国李家的后代,就迁过来了些。这些零碎的李家人,出身低,没成了气候,我姑且把这些李家人叫“原李”。

严重收藏! 中华李氏从凉州兴起,哺育大唐帝王,传承丝丝不乱


严重收藏! 中华李氏从凉州兴起,哺育大唐帝王,传承丝丝不乱

2

武威这地皮上姓李的啥时候多起来呢?分两个时期,一是公元36年为标志的东汉建武时期。这时的武威已经从大草原变成了大麦田,从流动毡房变成了城市和村坞。尤其是城市,很有名,西域羌胡与中医客商在姑臧城中大开交流会,全国其他大城市一天开三场市,武威一天开四场市(市日四合)。要是在武威当点官、谋个公职,不出一年都发财了,银子没多少,主要是代表俸禄和隐性收入的牛羊头数,动不动就以千万计算。武威太守粱统到洛阳向朝廷述职时,他的合法收入牛羊那是铺天盖地一般,硬是从武威到洛阳走出了一条牛羊大路。到了洛阳城西门,牛羊马群踏起的灰尘遮蔽落日,群臣大惊,登城一看,原来是武威太守们述职来了,何其富有啊。

人是趋利的动物。就如现在的北上广一样,打工的、发展的都要跑往那里。武威那个时代已经在西沙河岸边、今天的金沙三盘磨这搭修起了姑臧老城,东南西北涌来的人太多了,城市就摊大饼似地向东南延伸过来(和今天相反,今天的新城往当年的老城那里西北延伸)。今天的金塔镇、南营这些地方,在东汉时期是一个巨大的堰塞湖(源于西汉成、平之间的大地震,发育成熟在东汉的桓灵大地震,青嘴喇嘛湾是典型残存),叫武始大泽,它像个“人”字,向姑臧城这里供水,东面就是今天的杨家坝河,西面的今天没有了,是西沙河。这河在东汉时水大的很。这样,早期的姑臧城被个“人”字夹住了。北面是蓄积水生成的泉湖,如果按照《周礼》的规定,武威古人修市场就得修到水湖滩去。事物需变通,变则通。武威古人只好在南面高点的陆地上修市场,这就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市南宫北”的城市格局。“南市”在那个时候,是全国排在前五位的大市场。所以,滚滚人流来了,其中,从狄道川这里的李家人就过来了一些。

狄道川的李家人何许人也?二十四史之一的《北史》最后一卷(卷100),专门讲天下李家人的大事。李延寿说:

“仲翔讨叛羌于素昌,一名狄道。仲翔临阵殒命,葬狄道川,因家焉。”

什么意思?就是说,有个叫李仲翔的人,官居西汉初年的太尉,他带领军队从西安出发,赶到现在的陇西(狄道川),要平定羌人的造反。结果,平叛没成,反被羌人给包围了,打打杀杀,主将李仲翔给战死了。最后虽然叛乱平了,堂堂太尉给死在了遥远的地方,朝廷也难受,是不是?于是,朝廷派人大兴追悼,李仲翔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的爷爷,哭哭啼啼赶来收尸。尸烂了,就地埋着,李广的爷爷就盖个草棚子守孝三年,这是硬规定。于是,娃娃大人都从西安来了,买地盖房,安下了家。

严重收藏! 中华李氏从凉州兴起,哺育大唐帝王,传承丝丝不乱

3

上古,颛顼高阳氏有个才子庭坚,在尧的手下办事,当个大理,天长日久,人们就呼他为“大理”,理氏就这样来的。理氏繁衍到殷纣王时,忠臣理征得罪了暴君,抓去砍头,他的妻子带着娃娃利贞就逃了。在山中没吃的,全凭个李树结的李子,没饿死。遂改名李。这是中国李氏的来源。周朝时,李家人李伯阳,当了柱下史,可是了不得的官,非得文曲星当。李家的名气就是这时响彻中原的,后来在赵、秦、魏三国都有姓李的的大人物。

这里只叙述跟武威有关的李氏。秦国大将军李兴族,是西李的源头。生子李伯祐,封南郑公。李伯祐生二子,叫李平燕、李内德。他的孙子李信,那是了不起的大将军,曾经俘虏了燕国太子丹。秦亡汉立,李信的儿子东躲西藏,没啥出息。到了李信孙子李元旷时,家族又振兴了,李元旷当上了汉文帝的侍中大臣。李元旷的弟弟李仲翔,更加有出息,把官当到了太尉。这里就接上了,李仲翔埋在了狄道川,“因家焉”。

与苏武有过交情的降将李陵,他是李仲翔的五世孙,他的爷爷是李广,爹爹是李当户。李当户的嫡系子孙在汉武帝时期,成了犯户,充了边,进入河西走廊了。我讲的“原李”中,在武威就有李当户的后代。

李广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李当户,没当好户主,留在了甘肃地界上。二儿子李椒没啥记载;三儿子李敢继承了李广的虎风,回到长安做了官,历任侍中、郎中令,封关内侯。这在《史记》《汉书》中都写得明明明白。

李家封关内侯,也是历史上首次大长志气的事。昭、宣二帝时期,李敢的儿子李禹成了气候,也当上了侍中,在皇帝身边办事儿。李禹呢,他生下了李承公,李承公虽败家,却生下了李先,起家立业,李先当上了蜀郡太守。李家人第一次掌握地方行政大权了。

接下来,李家有个子孙传单:李先---李长宗---李况(博士,文学出名了)----李本(孝廉,地方贤达了)---李次公----李轨---李隆(积弩大将军)---李雍。

李次公厉害啊,自立更生,当了巴郡太守。李次公的儿子李轨,当了临淮太守。从李先到李轨,六代三太守,成了陇右名门。李雍时,改朝换代,汉没了,曹魏三国时代到了。

三国是造就英雄的时代。李雍仗名门气概,给曹丕办事,当尚书郎。后来,外出为地方官,当过济北、东莞二郡太守。

西晋建国,李氏继续发展。李雍的儿子李柔,字德远,秀才出身,一直跟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胖子、晋王爷司马保干事,司马保当了相国,保举李柔当北地太守。李柔的儿子李弇,字秀子,是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范例,是中华李氏史上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物。这单儿,天下大乱,发生了“永嘉之乱”,大火烧了西安城。未几年,西晋亡,大胖子司马保私立政权,“自称晋王,建元,署置百官,遣使拜(张)寔征西大将军、仪同三司,增邑三千户。”结果被叛乱者打得没处跑,先到天水,又带着随从往西跑。队伍中就有两个李家人,一个是司马保的从事郎中李卓(李弇的单家子哥哥),一个就是投奔李卓的李弇(二十来岁)。

公元319年,两人跟着大胖子一口气跑过黄河,进入前凉国张寔的地盘。张寔脸黑了,表面说热烈欢迎,其实派兵阻拦。这个时候,司马保就成了没人管的大胖哥了,李弇鼓动堂哥李卓,两人带些兵马趁夜过河往西跑,在凉州姑臧城当王的张寔,闻听陇右名门李氏后代来投,很高兴,就收留了两弟兄,给了他们官职当,李弇当了凉州的骁骑左监。320年,两弟兄的家属就迁到了凉州。这是有证据的,《晋书》上说,李弇原名李良,他的妻子姓梁。妻子到了凉州后,两口子去拜见张寔,李良说,主公,这是内人李梁氏。张寔哈哈大笑,说,你是李良,你老婆是李梁氏,不好,寡人给你改个名,东汉耿弇保卫凉州有大功,你就改叫李弇吧。两口子跪下就谢恩。

在二李来到凉州之前,从公元308年起,中原乱成一团粥,五胡高喊杀尽汉人,汉人中的大户、读书人、官人这三种人,能跑到长江以南的都成了东晋人。山西、陕西、河南的这三种人往西跑,跑到了凉州,成了前凉人。这三种人中,秦李、魏李的后代也不少。所以,从前凉张寔起,武威地皮上姓李的人口就忽然多起来了。

严重收藏! 中华李氏从凉州兴起,哺育大唐帝王,传承丝丝不乱

4

第二个时期,就是以公元320年为标志的时期。

李弇这人很聪明,张氏王室的人很喜欢他。张骏时期,李弇因拥戴张骏上位有功,当上了设在今天甘南那一带的前凉天水郡的太守,镇守南疆,兼卫将军,封安西亭侯。他活了五十六岁,死在凉州城中,不知道葬在武威那个地方,前凉王张骏赠封他为武卫将军。包括李卓的后代,在凉州都很强势,成了姑臧李氏名族。

李弇生子迟了,他死时,儿子李昶还是个少年儿童。李昶于公元334年出生在凉州城中,自幼学习成绩好,品德也好,因为父亲的威望,在公元348年,当了世子张重华的老师。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太子老师,十五岁就当上了。不料十八岁时,李昶暴病而死(死因甚疑,我慢慢考证)。李昶死前,妻子身怀六甲,于351年在凉州城中生下遗腹子李暠。后来张祚篡位,杀主张曜灵,自为帝王。李昶妻子改嫁给了龙骧将军、武兴太守宋僚。后来,宋僚在公元361年被张邕杀,又有遗腹子,生出来叫宋繇,就是北凉有名的大学者。

公元376年前凉灭亡,前秦大迁凉州户族,李暠随宋氏家族逃亡敦煌,没被迁回关中。凉州城中李卓家族部分,则不幸被迁走。这样,李暠一族在前凉时期共在凉州生活56年,生活了三辈人。余下李卓四世孙李抗在凉州繁衍,直到439年逃亡,“自凉州渡江左,仕宋,历晋寿、安陆、东莱三郡太守。”

公元397年,北凉段业在张掖建国,征召河西的才人,李暠就被用为效谷县令。李暠的同母异父弟宋繇则为段业做事,担任中散常侍。李暠在敦煌养成了大气候,被敦煌人推举为沙州刺史。到了公元400年,李暠建立西凉国。看,凉州的李家人当了国王了。

李暠的王后尹夫人,在皇娘台居住过。现在,那里有个尹台寺。前几年,唐朝皇室僖宗的后代李世恩先生到凉州寻根,找着了我,查看了一下姑臧李氏的遗存群落。这一脉的李,叫做“皇李”。武威境内,祁连山沿山区封闭地方的李姓,基本属于“皇李”了。

严重收藏! 中华李氏从凉州兴起,哺育大唐帝王,传承丝丝不乱


严重收藏! 中华李氏从凉州兴起,哺育大唐帝王,传承丝丝不乱

5

唐朝建国后,重视李姓来源,几代天子叫人查寻,一寻下来,直指李暠。

大唐世袭也有个表:

李弇-(凉州)——李昶(凉州)——李暠(凉州)——李歆(酒泉)——李重耳(酒泉)——李熙(武川)——李天锡(武川)——李虎(隆尧)——李昞(隆尧)——李渊(隆尧)——李世民(太原)——李治(长安)——李显——李旦——李隆基——李亨——李豫——李适——李诵——李纯——李恒——李湛——李昂——李炎——李忱——李璀——李璇——李晔——李楮

《北史》上说,李暠在敦煌一口气生下十个儿子,李谭、李歆、李让、李愔、李恂、李翻、李豫、李宏、李眺、李亮。其中第六子李翻的后代最有出息。这个在《新唐书》“宰相世袭表”中列着,有个传承单子:李翻-----李宝(西凉破国后,他与奶奶尹太后在凉州皇娘台生活过好多年)——(六子,李承、李茂、李辅、李佐、李公业、李冲。)

1,李承(十三岁离开甘肃,姑臧侯,45岁)——李韶(姑臧侯,开国伯,72岁)——李屿(安城县伯,72岁)——李诠(泾州刺史)——李伯卿(隋炀帝王府记室)

2,李茂-(敦煌公71岁)——李静(平原太守)——李遐(卢乡伯)

3、李辅(襄武侯)——李伯尚(著有《太和起居注》)

4,李佐(秦州刺史)——李遵(洛州刺史)-——李果(司空谘议参军)

5,李公业(早夭折)

6,李冲(“显贵门族,荣益六姻,兄弟子侄,皆有官爵,一家岁禄,万匹有余”,49岁)——李延寔(使持节、侍中、太师、太尉公、录尚书事、都督、雍州刺史)——李彧(侍中、左光禄大夫、中书监、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广州刺史)——李道端

来源:李林山 凉州历史文化新解

本文作者:武威文体广电旅游(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670669089459457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