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历史的演变——帝王之心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朝代的更替都永无休止,尤记得三国演义中颇负盛名的一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朝代的更替又源于什么呢?若说前朝的覆灭源于暴政,那后朝何不吸取经验,又为何在沦为历史这个大车轮下的浮灰,小墨将带您走进历史,解开这个谜题!

立场的转变

历史的演变——帝王之心

以陈胜吴广起义为例,陈胜本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因不满秦的暴政,率千千万万贫苦百姓奋勇斗争,在天下百姓“苦秦久矣”的情况下,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燃起了众人的热血,可在当时大秦岌岌可危,陈胜颇得民心的情况下,为何会失败?天时地利人和俱占,却落得身败名裂,这难道是天意?

事在人为,陈胜的失败他本人难逃其咎!

在陈胜攻打陈县后,陈县百姓纷纷拥立陈胜为王,陈胜虽心中已有答案,但他还是询问了张耳和陈馀的意见,以下是原文。

两人想了想,回答说:”我们认为这件事不能答应。那秦国专横无道,依靠消灭其他国家来强大自己,而且对自己的百姓又十分残暴,搞得天下大乱,人心惶惶。如今您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脱离秦的暴政,不惜冒着死亡的危险,带领百姓起义,反抗秦的统治,天下人是会万分感谢您的。可是,您还没有推翻秦国,却自己在陈县称王,天下人岂不是会认为您其一是为了一己私利吗?”(选自《资治通鉴》白话文版)

有一点还真叫二人说对了,陈胜之前起义是为了解救天下苍生,可他在陈胜称王后尝到了权势的甜头,如果说上面的那一点只是他心变的开始,那么接下来这个事例则是陈胜彻底的沦丧。

历史的演变——帝王之心

成为楚王的陈胜不再如以前一般与士兵同甘共苦,昔日同生共死的兄弟在他眼里也已成为争权夺利的道具,他任命朱防做中正,胡武做司过,专门监督手下大臣是不是对他忠心耿耿,在外殊死拼杀的将士回来后只能向这二人复命,如果谁敢不听从二人的命令,便立刻治罪,毫不留情。二人借此机会排除异己,使陈胜落得众叛亲离,最终惨死。

他本可以打造自己的江山,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的,可当他的立场发生转变时,他便不是那个壮志凌云的起义军领袖,而是一个贪图权势的小人,多少起义军的覆灭都在于此,立场的变化,心的变化,使得他们早早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化作尘埃,留下深深的叹惋!

帝王的权术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

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涿郡,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

历史的演变——帝王之心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永昌陵。

历史的演变——帝王之心

昔日的赵匡胤是后周能征善战的大将,待手下将士如亲兄弟一般。可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他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手中兵权。许多人认为赵匡胤此举实属忘恩负义,但小墨认为赵匡胤真是一位仁慈的好国君。

赵匡胤本就是黄袍加身,成为皇帝后的他自然明白自己的皇位如何得来,若是昔日的众兄弟再黄袍加身他人,自己皇位难保,在这样的顾虑下,才有了闻名古今的杯酒释兵权。众将领虽不再掌握兵权,但得以锦衣玉食,荣归故里,这有何不好,宋朝初建,天下较为安定,武将留有兵权只会遭皇上猜忌,别无他用。若是朱元璋,在他看来,他们只要活着就是潜在的祸患,尽杀之是他的行事准则,所以相比之下,赵匡胤颇为仁慈。

所谓杯酒释兵权就是帝王的权术,简单来说就是套路,在这等权术下如何明哲保身是所有臣子都在努力攻克的难题,可笑可笑。

当每一位起义者成为了皇帝,他便不再会时时心系百姓,而是醉心于所谓的帝王权术,幸得如今社会十分安定,中国,作为这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将民主集中制贯彻到底,如此一来,才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得以长治久安。

我是墨白说说,一位初中生历史创作者,期待您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真挚的见解,关注我,让我们一起解读历史,探寻谜题。

是否赞成小墨观点 (单选)
0
0%
0
0%

本文作者:墨白说说(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627313493016627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