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明朝灭亡的最大原因是僵化腐败的宗室制度

明朝灭亡的最大原因是僵化腐败的宗室制度

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图

许多人问我,明朝灭亡的最大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思考过很久,也看过许多资料,我认为导致明朝灭亡的最大原因是僵化腐败的宗室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在《皇明祖训》里对子孙后代的生活待遇做了规定,除了继承皇位的儿子外,其他皇子全部封为亲王,亲王世袭,亲王的其他儿子封为郡王;郡王世袭,郡王的其他儿子氛围镇国将军。以此类推,共有八个等级。亲王年俸禄一万石大米,郡王两千石,最低的奉国中尉每年是200石,一石大米在明初约合2两银子。这样一算,奉国中尉的年俸禄比县令还高处许多。此外,这些藩王还有田庄,享受当地部分税收等收入。

明朝灭亡的最大原因是僵化腐败的宗室制度

明初藩王分布图

明朝建国初年,宗室人口不多,宗室俸禄高也没有关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不断增长,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到明孝宗朱祐樘(1487-1505年在位)的时候,明朝立国已120年,宗室人口剧增,宗室的开支就很大了,以至于朱祐樘跟大臣感叹:太宗朱棣在的时候,南征北战,朝廷的钱花不完,现在天下承平,反而经常缺钱,这是怎么回事?大臣们自然不敢说真话。但是,朱祐樘自己也知道,宗室人口增长过快,开支过大,大大挤占了朝廷的经费,为此,朱祐樘开始限制宗室子弟娶老婆的而数量,除了亲王,每人最多只能娶5个老婆。

到明世宗朱厚熜(1521-1566年在位)在位的时候,宗室人口更加多了,根据户部官员的统计:如果要足额支付,山西全省的财政不够养封在山西的晋王、代王、潞王3个家族,河南全省的财政也不够养封在河南的周王、伊王、徽王等藩王家族。嘉靖晚期,朱厚熜出台了《宗藩条例》,旨在对宗室进一步进行限制,但是并没有根本改革,效果一般。

明朝灭亡的最大原因是僵化腐败的宗室制度

明穆宗朱载垕剧照

到明穆宗朱载垕(1566-1572年在位)的时候,宗室人口已经超过28000人,朝廷已不可能如实支付这么多宗室俸禄,有大臣上疏要求立即改革宗室制度,特别是对远支的宗室,采取买断工龄的办法解决,让他们回归平民,可以从事士农工商等职业,而朱载垕没有采纳。此时的朝廷,已经常出现拖欠军费的情况。

到明神宗朱翊钧(1572-1620年在位)的时候,宗室问题更加突出。朱翊钧9岁登基,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改革,但是不涉及宗室制度,这样的改革主要是挖掘政府潜力,挖掘社会资源,对于供养庞大的宗室而言,从长远来说是解决不了问题。张居正搞了10年改革后去世,死后被朱翊钧清算,各项改革陆续废除,宗室制度也没有大的改变。根据《明史神宗本纪》记载:万历十五年(1587年),万历皇帝朱翊钧亲自拿出内帑(皇帝的私房钱)赈济陕西、河南、山东等地的远支宗室。这些地方的远支宗室领不到俸禄,已经吃不上饭了。到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朱家宗室人口已达15.7万人,朱翊钧还是没有采取可行的措施加以限制。

明朝灭亡的最大原因是僵化腐败的宗室制度

明神宗朱翊钧画像

明熹宗朱由校(1620-1627年在位)登基后,辽东局势危机、西南少数民族叛乱,经费实在缺口太大,他把自己结婚用的钱和后宫的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当军费。但杯水车薪,只好想其他办法。天启五年(1625),朱由校出台《宗室限禄法》,就是对每家亲王限制薪水,并采取包干制,每年总数就那么多,宗室生再多孩子,朝廷也不多给一分钱。这是逼得没有办法了。朱由校的亲叔叔瑞王、惠王、桂王30来岁了,还没有安排出去就藩。

明思宗朱由检上台后,全盘推翻了朱由校的做法,但是钱从哪里来?朱由检向老百姓征收缴饷、练响,把本来就穷困潦倒的底层百姓逼得家破人亡,只好加入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所以,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兵员非常丰富,越打越多,而官军越打越少。

明朝灭亡的最大原因是僵化腐败的宗室制度

明思宗朱翊钧剧照

明朝末年,全国只有5000多万人口,要养30几万宗室人口,还要养2万多官吏、养110万左右的军队,在农业社会,这是不堪负担的。尤其是宗室人口,原本都是养尊处优的,一个亲王府,光是仪仗队、服务人员、保镖等就有好几百人,明末亲王府有30多个;近千个郡王、近万个镇国将军都是皇室、王室近亲,日子过得也是相当可以的。这些宗室,从明成祖朱棣以后,都不需要工作,不承担任何行政和军事责任,任务就是吃喝玩乐,生孩子。

朱由检派孙传庭最后一次招兵买马对付李自成的时候,只给了孙传庭6万两银子,只有这么多了,否则在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以朱由检的小聪明,定不会吝啬钱财。朱由检曾经要求大臣和皇亲国戚捐款,苦口婆心才搞到20万两银子。

明朝的灭亡,最大原因就是亡于宗室制度,亡于民穷财尽。

本文作者:坐看东南了(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406962212936141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