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追踪溯源:丝路文明闪耀青海(中)

三、丝绸之路吐谷浑道的崛起

吐谷浑归辽东鲜卑慕容部,为“慕容廆之庶长兄”,与胞弟以“二部马斗”而反目,从原部落中分离出来。西晋时期,吐谷浑于泰康四年至十年(公元283——289年)间率部西迁,沿着草原之路的方向,从东北率部“西附阴山”,到视连为首领时,遭遇北方其它游牧民族的侵扰,经河套顺黄河南下,到达陇山(六盘山北部)继续南下迁至枹罕(甘肃临夏东北)与川西北,再向西南进入青海诸羌的驻牧地。公元313年留居今甘青交界地区大夏河流域,与羌人同糅杂处,于公元329年,到叶延时以青藏高原东缘为起点,逐渐将大本营向西延伸,从一支1700户的小部落,逐渐扩展成为以吐谷浑旧部、鲜卑人、羌人、汉人贵族为主体的上层集团,以今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区的德令哈、都兰为主要活动区域,形成对外贸易的新型民族共同体,正式建立以鲜卑贵族为核心、联合羌人豪酋共同执政的吐谷浑政权,并用“吐谷浑”名作为国号。

经过树洛干、阿豺、慕璝、慕利延等人的开拓经营,吐谷浑逐渐成为中国西部的强国,其疆域东至洮岷、龙涸(四川松潘),西至鄯善、且未与西域诸国接壤,北与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相连。丝绸之路青海道由东向西、自南朝北都有了新的发展,并在一个时期被称为“吐谷浑道”。西晋末年南北政治形势发生急剧变化,西域、羌中、湟中、河西与中原、蜀地、吐蕃往来必以吐谷浑为枢纽,可以说吐谷浑从立国称汗到兴旺发达的历史,便是一部西部高原荡气回肠的民族悲壮的迁徙史。

其实,吐谷浑迁徙历史的背后还存在着气候环境的变迁对于游牧民族及其文化的深刻影响。吐谷浑立国前后,我国气候进入到一个相对变寒冷的时期,吐谷浑原以畜牧和狩猎为主的生计遭遇挑战,民族活动的规模强度超出了草原的自然承载力,人畜地三者关系失衡,连锁引发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最终迫使吐谷浑西迁。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北方农牧生产方式交错地带的自然规定性,造成一个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的农牧生产方式变更线,这个处在动态中的线路恰恰是我国南北民族开展波动性迁徙的文化走廊。农耕与游牧总在气候发生巨大变迁的时刻,要么北方的游牧民族在气温区域寒冷时南下驻牧,要么南方的农耕民族在气候转暖时北上拓荒,受到两方力量挤压时,接近或处于波动线区域内的民族,则会在南下或北上受阻时被迫西行,这个走廊通常被人们称为“草原之路”或“北方之路”。吐谷浑内部失和恰好在我国北方遭遇新一轮生态环境变迁,气候趋于恶化,气温突然变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在南农北牧碰撞作用下辗转西行来到祖国西部。必须指出的是,吐谷浑最初也想去中原及南方等丰饶地区纵马游牧,由于这些区域农耕文化的强盛,他只能在南下频繁受阻而被迫继续西行的反复中,辗辗转转地来到青藏高原。

吐谷浑道是在原来的羌中道、羌氐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吐谷浑的经营,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源远流长,至少不是只有隋唐时期才开通,或者以长安、洛阳为起点。以吐谷浑立国宗旨来看,贸易兴国是其主要大政方针。丝绸之路起点是以国都为准的,南北朝时,一度以建康(今南京)为起点,经过益州与青海丝路——河南道(吐谷浑道)相接,唐朝时起点在长安、洛阳,如此看来,若以东西国际贸易商品看,真正意义上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最远可达建康,最久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且走的是青海道而非河西走廊。

丝绸之路吐谷浑道主要指沿湟水河谷东达中原,西跨日月山,经青海湖南北,沿柴达木盆地南北西行,由今阿尔金山口抵新疆的一条东西通道。因在吐谷浑境地通过,故又称“吐谷浑道”。(一)向东南区段的主线。古代由今西宁直抵巴蜀的一条交通道路。在南北朝时称“河南道”。唐朝时又把益州(成都)沿岷江至松潘一段称“西山路”。从今都兰香日德镇吐谷浑城东行,经乌兰茶卡镇,过切吉旷原,到吐谷浑曼头城;或从伏俟城出发,经共和恰卜恰镇到曼头城,后从尕毛羊曲东渡黄河,经沙州慕贺川,今甘肃码曲县,四川若尔盖,松潘前往益州。(二)向东南区段北支线。从今都兰香日德吐谷浑城或伏俟城出发东行,经共和切吉草原或恰卜恰镇,后从龙羊峡过黄河,经浇河,洪河(今甘肃临潭),四川松潘前往益州。(三)向东南区段南支线。从今都兰香日德吐谷浑城东南行,越扎梭拉山口,经兴海县大河坝河流域,在同德巴沟乡班多村(兴海曲什安河入黄河口)过黄河,循阿尼玛卿山北麓东南行,过四川若尔盖,松潘,前往益州。(四)向西区段主线:自都兰香日德镇吐谷浑城或伏俟城,向西跨越柴达木盆地,经都兰巴隆,格尔木后,沿祁漫塔格山北麓西北行,过乌图美仁,甘森,尕斯,茫崖,西入新疆鄯善、于阗。(五)向西区段支线:1、南支线;2、西南支线;3、西北支线。(六)向东北区段支线:1、东北支线;2、东支线。

可以说,西晋至隋唐时期,吐谷浑道是丝绸之路上最为繁忙的中西交通生命线。吐谷浑以羌中道及其延长的河湟道为横贯青海高原,东达长安、洛阳,西达中亚、西亚,以这条干道为主轴,在北方自东向西分别延伸出经庄浪进入河湟或河西道,从祁连山门源、峨堡、扁都口等关隘入河西道,从柴达木盆地北缘进入敦煌,以及进入若羌、且末、于阗等新疆地区,使得丝路交往不必穿越塔里木盆地中部、北部浩瀚黄沙抵达中西亚;吐谷浑鼎盛时期,在青海西南链接了吐蕃道(由吐蕃过吐谷浑进入西域)、河南道南线(从青海湖南岸和柴达木盆地南缘进入玉树联系吐蕃,该线路在唐代连接长安成为著名的唐蕃古道)、河南道东南线(从玉树囊谦进入昌都,以及从西倾山、阿尼玛卿山过久治进入川西高原与西蜀道相连,远达成都、宜宾、武汉)。发展到隋唐早期,吐谷浑境内的干线约有五条:从羌中,湟水通往白龙江的西蜀道(含松潘道、岷山道);沿羌中,湟水逆行从祁连山各口进入河西走廊张掖的南山道;沿湟水西南通往河源的白兰道;湟水向西域的羌中古道;吐谷浑接续吐蕃的吐蕃道。此时,青海丝路完全形成,支线繁多,蛛网密布,叶脉舒展,伴随着吐谷浑的崛起而兴盛,占据着丝绸之路的枢纽地位。

本文作者:三江源国家公园(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409065794384743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