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国宝品鉴】虢国盾牌

虢国盾牌,土遗址,西周晚期。1994年出土于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现藏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国宝品鉴】虢国盾牌

虢国盾牌

1994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三门峡虢国墓地南部的湖滨车站机务段货场发现了一座西周时期被盗墓葬,在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了一组盾牌遗迹。他们先是发现了一些漆片,经过小心谨慎地清理后,发现是一组珍贵的盾牌遗迹,之后对盾牌进行了整体搬迁和修复保护。

该组盾牌全长1.6米,宽0.88米,由三件盾牌组成(从左往右依次编为1、2、3号),相互之间有部分叠压。每件盾牌高0.8米左右,宽0.4-0.5米,由藤条构架,并上覆皮革。上部呈对称双弧形,两侧边缘略内凹。盾面中部自上而下有明显脊棱外凸,上髹红色漆。1号盾牌表面隐约可见红色漆皮,2号和3号盾体表面的漆皮清晰可见(注:考古工者考虑到如果把盾牌表面的土清理得太干净,随着土体湿度逐渐变小,漆皮容易发生起翘、脱落,因此在清理最后出现的1号盾牌时,刻意多保留了表面附着的泥土,所以只隐约能看到漆面)。1号和3号盾牌表面纵向分两行各装饰3个直径0.1米的青铜泡饰,其上饰卷云纹;盾牌下有青铜箭镞,前有木矛柄痕迹。

【国宝品鉴】虢国盾牌

盾牌局部的红漆

【国宝品鉴】虢国盾牌

盾牌上的铜泡饰

这组盾牌是虢国军事武器的一次重要考古发现,为研究虢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比较研究

考古发现的盾牌实物以南方楚地的漆盾为多,铜盾只在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出土过一件,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件金属盾牌实物。

1972年,秦始皇兵马俑进行发掘时,考古工作者在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进行发掘时,在一号铜车马上发现了一件铜盾牌。通高35.6、底宽23.5、厚0.4厘米。整体为“出”字形,齐首,弧肩,曲腰,平底,两侧边沿的轮廓线折曲如流云状。盾的正面中间有一条纵脊,脊的左右两侧均衡对称。盾面中心隆起,向四周渐内敛呈凹弧面。盾背面的中轴线上有一贯通上下的纵梁,梁的中部有桥状纽鼻形握手。盾的正背面均绘有绚丽的纹样。四周用红色勾边栏,内绘天蓝色流云纹;中央绘有四条天蓝色夔龙纹,两两左右相对回顾成为一组,红色鳞甲,绿色勾边,构图饱满,均衡对称,纹样回环曲转,变化多端,立体感十足。这件盾牌形体纤巧,是车上人员的防御工具。

【国宝品鉴】虢国盾牌

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铜盾

1987年,湖北荆门包山2号战国墓出土了一件彩绘龙凤纹漆盾,通高46.8厘米。皮胎,出土时皮胎已朽,仅残存漆皮。平顶外凸,弧肩。两侧边沿呈弧线阶梯型,下为长方形。正面呈凸弧形,背面正中安盾柄。通体髹黑漆,绘红、棕红、黄、金四色彩。正面绘对称龙凤卷云纹图案,每边四龙四风。背面周边绘变形云雷纹,中部绘变形龙凤卷云纹图案。

【国宝品鉴】虢国盾牌

包山2号墓出土的彩绘龙凤纹漆盾

此外,还出土了一件长方形大漆盾,高91.8、宽49.6、厚0.6厘米。木胎。盾面呈长方形,正面微凸,正背面各平行贴八道截面为半圆形的木条,与其相对应的盾面钻小圆孔,用藤条正面先垂直,后交叉,背面垂直绕两道固定。背面正中安木盾柄。通体裹麻布,外髹黑漆。这两件盾牌均藏在湖北省博物馆。

【国宝品鉴】虢国盾牌

包山2号墓出土的长方形大漆盾(背面)

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彩绘龙凤纹漆盾。现藏湖北博物馆。高92.5、宽55厘米。皮胎。出土时皮胎已朽,仅余漆皮与盾柄。上部作圆蒲扇型,中有方领,下为矩形。盾面中部朝外弧凸。正面为黑漆素面,背面以黑漆为底,用红漆双线将盾面分为64个方框,双线间用黄漆填绘绹纹,框内绘勾连云纹,方框之间绘变形龙凤纹;盾的周边绘菱形纹和云纹等图案。舞蹈道具。

【国宝品鉴】虢国盾牌

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绘龙凤纹漆盾

1982年,湖北江陵李家台4号战国墓也出土了一件彩绘龙凤纹漆盾。现藏于荆州博物馆。通高94.2、宽60、厚0.3-2.5厘米。木胎。呈不规则长方形,上端中间凸出,两肩圆角向下呈弧形阶梯状,下段平,两侧呈直角正面中间微凸,两侧微凹呈弧形。盾的背面装有长方形木条和盾柄。器身全髹黑漆,以黄、红、绿、蓝色绘曲尺、齿形及各种图案;背面绘有单、双虬龙六组,和以孔雀为主的鸟群、树木、人物画。舞蹈道具。

【国宝品鉴】虢国盾牌

李家台4号墓出土的彩绘龙凤纹漆盾

1952年,湖南长沙五里牌406号战国墓出土了一件彩绘龙凤纹漆盾。现藏湖南省博物馆。高64.5、宽45.5、厚0.7厘米。皮胎。盾上部作对称双弧形,正面中间稍稍隆起,形成脊棱,附有嵌银铜盾鼻。盾两面髹黑漆,上用赭红及黄色描绘龙凤纹,线条流畅回婉,色泽光亮照人。舞蹈道具。

1973年,湖北江陵凤凰山8号西汉墓出土了一件彩绘神人纹龟形漆盾。长32、宽20.1厘米。现藏于荆州博物馆。木胎。整器作龟腹甲状,背面有把手。龟盾正面上部绘一人首鸟足的神人,作奔走状;下绘一鸟首鸟足兽身的神兽,头上有一角,尾巴回卷,亦作奔走状。盾背面把手两侧各绘一人,拱手相向而立,身穿宽袖上衣和长裤,腰束带,足穿翘头鞋,头戴冠,腰间佩长剑。

【国宝品鉴】虢国盾牌

凤凰山8号墓出土的彩绘神人纹龟形漆盾

1975年,江陵凤凰山168号西汉墓出土彩绘双虎头形漆盾。现藏于荆州博物馆。长56、宽10.5、高9.3厘米。木胎。扁长形,正面微呈弧形。两端各雕一虎头,虎口咬住一横木,两前爪亦抓此横木。背面正中部有一把手。通体髹黑漆,虎腹与把手上再髹红漆,虎前爪、额和颈部用红漆绘花纹。

【国宝品鉴】虢国盾牌

凤凰山168号墓出土的彩绘双虎头形漆盾

以上盾牌,时代最早的为战国中期,春秋时期也有发现盾牌痕迹的,如1974年陕西省文管会在户县发掘了一批春秋秦墓,其中发现“藤条编织物朽痕三处,上半部呈现椭圆形,面外鼓,残存深褐色漆皮两层,根据印痕形状推测可能为藤盾牌”,但截至目前没有实物出现。战国时期的盾牌皆为木胎或皮胎的漆盾,形制多为对称双弧形或长方形。秦代除了一件铜盾外,也有漆盾发现,如2012年秦陵兵马俑坑发现一皮胎漆盾,高约70、宽约50厘米;形制与铜盾基本类似,也为对称双弧形;边栏用红、绿、白绘多层几何纹。西汉时期也出土有漆盾,但形制比较随意多样。

【国宝品鉴】虢国盾牌

2012年秦陵兵马俑坑出土的皮胎漆盾

盾牌的主要用途是防御工具。通常以皮革或木头做胎,可有效防止箭、矛和剑的伤害;对称双弧形的长方盾体,纵中线凸起的形状,有利于分解刺的力量;表面涂漆是为防潮,用五彩色漆绘出生动的图案,则可以增加盾牌的艺术美感和神秘色彩。西周晚期虢国盾牌的发现,可以说是战国秦汉盾牌形制的渊源。

此外,盾还有其它用途。《诗经•邶风•简兮》中有“方将万舞”的记载,“万舞”即是一种模拟作战的舞蹈,常用盾、戚、戈为舞器。所以,盾牌还有作为乐舞道具的用途,相对于防御工具,此类盾通常纤小轻巧,精美华丽。

由于重量问题,历代盾牌以藤、木或皮盾为主,容易腐朽,故保存下来比较困难。即便能够发现遗迹,由于人员、发掘技术等各种考古因素的限制,这样的遗迹往往无法保留下来。虢国墓地盾牌遗迹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清理并保存下来,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所以说,虢国盾牌是迄今中国出土的保存最为完好、时代最早的盾牌,堪称“中华第一盾”,为研究西周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军事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曾有一日本考古专家考察后,感慨万分地说:“我考察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盾牌,象这组保存如此完好的西周时期的盾牌尚属首次!”

作者简介

李清丽,女,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副馆长,从事陈列保管工作,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学与虢国文化。

本文作者:河南博物院(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073251257175297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