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北欧雄狮的战争艺术:布莱滕菲尔德战役

北欧雄狮的战争艺术:布莱滕菲尔德战役

军神古斯塔夫对战争艺术的倾情演绎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在三十年战争的波希米亚阶段和丹麦阶段都获得了大胜,两位名将蒂力与华伦斯坦在一系列战役中为帝国带来了胜利与荣耀,未尝败绩的帝国权势急剧膨胀,德意志北部新教诸侯不得不臣服于皇帝的威权之下。但是胜利也是一把双刃剑,随着斐迪南二世开始推行《归还敕令》,企图在德意志北部重新建立起天主教的绝对权威,北方的新教王国瑞典日益感到不安,丹麦人的屈服让瑞典人前所未有地察觉到了唇亡齿寒的危险,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1630年,瑞典大军在国王古斯塔夫的带领下在波美拉尼亚港口城市斯特拉松德登陆,三十年战争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那个改变了三十年战争的男人

古斯塔夫·阿道夫是瑞典瓦萨王朝理查公爵的长子,父亲母亲都是新教徒,他在长大后迎娶了勃兰登堡公爵的女儿玛利亚,浓厚的家庭新教背景使他成为一名坚定的路德宗新教徒,这就奠定了他在意识形态领域与哈布斯堡决然对立的状态。父亲英年早逝,他少年即位,但接手的是一个开局形势并不明朗的瑞典王国。因王位之争,瑞典与波兰征战不休;为了保护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扼杀俄罗斯人进入波罗的海的企图,瑞典人又与俄国展开作战;进入全盛期的丹麦为了夺得波罗的海霸权地位、迫使瑞典重新回归卡尔玛同盟,对瑞典发动战争,瑞典不得不割让经济发达的卡尔玛地区。这种局面,让古斯塔夫必须要对国内外的战略做出深刻的思考与改变。

北欧雄狮的战争艺术:布莱滕菲尔德战役

古斯塔夫是欧洲近代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通过17世纪初的一系列战争,古斯塔夫意识到,瑞典的战争之源来自四个方面第一,波罗的海控制权至关重要。作为一个波罗的海北岸国家,瑞典的国力成也这片海,败也这片海。这片水域使得瑞典王国有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与大陆国家保持一定的距离,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这也是瑞典在宗教改革中保持强硬姿态的最大资本。而且波罗的海丰富的渔业资源与四季适宜航行的水文条件让瑞典可以大力发展渔业并与周边国家展开海洋贸易。自维京时代开始,瑞典人就是一个重视海洋的民族,瑞典人过去的成就依赖于海洋,未来也必将得益于海洋。不过,瑞典虽然依靠海洋获利颇丰,但是也为此担负着高风险。南方的波兰与东部的俄罗斯都在觊觎这片水域,西面的丹麦扼守卡德加特海峡,阻挡了瑞典打通大西洋进入西欧的唯一通道。因此,夺取波罗的海的霸权、将其变成瑞典人的内湖就成为了瑞典人的天命。

北欧雄狮的战争艺术:布莱滕菲尔德战役

波罗的海是瑞典人的生命之海

第二,新教是瓦萨王朝合法性的来源和立国之本。瑞典在新教阵营中算是态度比较激进的国家。瑞典皈依天主教时间晚,距离罗马还十分遥远,一直就是教廷影响力较为薄弱的地区。1523年瑞典从卡尔玛同盟中脱离以来,为了巩固独立地位、加强中央集权,开始改宗新教。当时的古斯塔夫一世国王驱逐教廷主教,夺取主教任命权,没收天主教会财产,捣毁了天主教在瑞典的经济支柱,将路德宗确立为国教。不过天主教的复辟、破坏和颠覆活动从没有停止,如果要稳定国内意识形态,那么以新教的名义而战、扩大新教版图、与德意志北部新教诸侯建立联盟关系就成为保护王国安全必不可少的一步。此外,德意志北部的新教诸侯国都在帝国的武力威胁下痛苦呻吟,皇帝急剧膨胀的权势甚至让当地的天主教势力都开始忌惮恐惧。他们非常盼望一位解放者能够让他们早日摆脱哈布斯堡专制皇权的枷锁。因此,瑞典人在德意志北部将会有许多潜在的盟友。

北欧雄狮的战争艺术:布莱滕菲尔德战役

瑞典人必须为保护自己的信仰而战

第三,哈布斯堡王朝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已经彻底威胁到瑞典王国的生存。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狂热的天主教信徒斐迪南二世依靠麾下的两员虎将和庞大的兵力,通过一系列战争,已经兵临波罗的海,此外,华伦斯坦还向他的宿敌波兰国王西吉斯蒙德提供兵力打气,怂恿他对瑞典王位提出要求。当古斯塔夫对这一行为提出强烈抗议后,华伦斯坦居然回复道,"我们帝国的兵力实在太多了,没地方安放他们,只能让他们去波兰歇歇脚。"更不用说在《吕贝克和约》的签字仪式上,华伦斯坦十分傲慢地将在场的瑞典外交官赶出场外。这一系列赤裸裸的外交威胁让古斯塔夫意识到,瑞典与帝国的大战马上就要到来。

北欧雄狮的战争艺术:布莱滕菲尔德战役

帝国的军威如日中天,对瑞典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第四,来自英法荷的大量资助让瑞典有足够的资本打一场大陆战争。进攻哈布斯堡帝国这个巨人对于瑞典来说,几乎与蚂蚁撼树没什么区别。广袤的欧陆腹地、庞大的敌军兵力和漫长的补给线,如果只让瑞典人自己去承受,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争取大量的外援就成为了瑞典外交官们的头号课题。法国那边,虽然与哈布斯堡同为天主教国家,但是在红衣主教黎塞留的建议下,法王路易十三决定资瓷新教阵营,用以制衡膨胀的皇权势力。在黎塞留灵活的外交运作之下,波兰与瑞典议和,为瑞典南下扫除了一个障碍。法国还为瑞典提供大量的金钱、粮食与火药支持,可谓不惜工本,精明的黎塞留意图借瑞典这把刀,好好地裁剪神圣罗马帝国的中欧版图。

北欧雄狮的战争艺术:布莱滕菲尔德战役

英法荷都对瑞典大力支持,这让持久战变成可能

二、改革春风吹满地

理想固然丰满,但是略显骨感的现实要求古斯塔夫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大胆的变革。17世纪初的瑞典王国在当时的欧陆只能算是二流强权,海军比不过荷兰、西班牙,陆军无法和哈布斯堡的帝国军队相比,高纬度的地理位置让国内的人口、耕地、经济总量又捉襟见肘。由此看来,动一番大手术是势在必行。

古斯塔夫的国内改革主要特点是保护农民自治权、大力发展金属冶炼、采矿和军工。在这个贵族依旧占据绝对主导力量的中世纪-近代过渡时期,虽然国王的力量依旧主要来自贵族,但是对于瑞典这种人力物力资源都相对短缺的国家来说,充分挖掘平民的力量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颁布法令,农民的自治权得到充分的保护,从而避免了贵族的过度剥削和压榨,这就能为王国保存足够的有生力量。与此同时,出于锻造大量武器装备的需要,古斯塔夫决定国家投资开发本国丰富的铁矿资源,发展冶金业,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先进的人才与技术,铁匠、铸炮师等军工职业可以6年内免税免服兵役。瑞典开始以优质的锻铁技术享誉欧洲,大量的铁资源也促进了其他手工业工场的繁荣,加速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增长。

北欧雄狮的战争艺术:布莱滕菲尔德战役

发展经济是强军的前提

古斯塔夫的经济改革归根结底还是为他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做支撑。首先,他对兵役制度做出了根本性变革,将当时风行欧洲的佣兵制度替代为征兵制。雇佣兵制度固然有其优点,例如节省本国人力、没有国土限制、有高度专业的作战技术等等,但是其弊端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得不合时宜。由于雇佣兵"只向钱看"的本质,他们没有国家意识和君主效忠意识,出价者最高得之,因此他们在作战中的士气、战斗意愿就会因军饷而发生很大的不稳定性。此外,因为他们没有国家归属感和民族归属感,所以纪律差是普遍现象,沿途肆意烧杀抢掠无人约束,他们因纪律性问题而造成的破坏甚至会远远超过他们在战役中所造成的。欧洲近代的雇佣兵首领几乎人人都背着恶名。意识到雇佣兵制带来的极大不稳定性和破坏性后,古斯塔夫以本国自由农民为主体的征兵制度作为兵源征集的首要选择。他颁布法令,全国15到40岁的男子都有义务服兵役,如拒服兵役则以相当数量的免服兵役金代之。为提高士兵们的作战素养,他倾注了相当多的精力去反复训练他们,并以严苛的军纪约束之。这样瑞军的战斗素质与纪律就有客观的保障,士兵们也在与古斯塔夫的朝夕相处中建立起强烈的情感纽带。

北欧雄狮的战争艺术:布莱滕菲尔德战役

国家主义思想带来了义务兵役制的兴起

其次,强化武器装备的效能和质量。古斯塔夫在武器革新上格外重视火枪性能的改进,当时的欧洲主流战法依旧是长矛兵与火枪手搭配形成的西班牙大方阵,他认为武器的变革方向应当根据火枪愈受重视、骑兵日益衰落的趋势来实施调整。长矛兵在作战中需要形成密集的方阵,非常不灵活,造成了很大的人员战斗力的浪费,古斯塔夫开始着手加强火枪的射速与火力,将更多的步兵从长矛兵转入火枪兵编制,提升了整支步兵方阵的火力打击能力与灵活性。此外,他还十分强调炮兵在战争中的意义。减少炮重,增加火炮在野外的机动性,建立专门的炮兵编制,训练专业的炮兵部队,在炮种、射速、装弹等都进行了改良,并在步兵阵线中安插轻型加农炮增强火力输出。炮兵在古斯塔夫的手里从边缘化的辅助兵种变成了独立的核心兵种。

北欧雄狮的战争艺术:布莱滕菲尔德战役

古斯塔夫对炮兵极为重视

再次,改变步兵的作战队形。古斯塔夫在莫里斯方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减纵队深度,将队伍横队拉长,这么做的前提是火枪射击精度与速度的提升。拉长的队伍可以大大增加弹雨的密度,并对敌军的侧翼构成火力威胁,这就对旧式的西班牙方阵构成了很大的优势。

北欧雄狮的战争艺术:布莱滕菲尔德战役

火枪技术的进步也同时改变了步兵的阵列排布

经过一系列的军事改革,瑞典军队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欧洲列强之中,它就像一把未开刃的利剑,一旦出击,将会给欧洲的军事体系带来一股强有力的变革力量。一支1.5万人、30多艘风帆战舰、200多条运输船的精锐之师已经集结待发。

三、最后的告别

扬帆远征的日子马上就要临近了,古斯塔夫安排了一系列监国事宜。他安排自己最信任的将军兼首相奥克森提纳尔带领1万人部队驻守普鲁士,用以威慑蠢蠢欲动的波兰和俄国,同时又安排了数千人的兵团和民兵武装留守瑞典各个要冲之地,形成反入侵的第二层保护网和机动支援远征军的后备力量。

1630年5月20日,在一切事宜安排妥当之后,古斯塔夫参加了最后一次全国等级大会,向大家郑重告别。他还抱着自己年仅4岁的女儿克里斯蒂娜,让与会的所有代表认识了他们未来的女国王。他要求代表们,如果他客死他乡,你们要向我保证会对她宣誓效忠,支持摄政王的统一安排,尽心尽力辅佐她成年。话还没说完,会议大厅里已经是啜泣声一片。

古斯塔夫在告别演讲中说道:"倘若我们在瑞典的土地上等待我们的敌人,只需一场战争,我们就会满盘皆输。但如果我们在德意志开局走运的话,接下来的路就好走多了。大海是辽阔的,我们必须在海的另一边有一番大作为。我不在的时候,我会每天向上帝祈祷,你们要正义、要忠诚,这样才能和我在九泉之下相会。王国的枢密院委员们,你们要襄助好我的王国;勇敢的贵族们,继续证明你们是曾经把南方帝国倾覆的哥特人的后裔;上帝的仆人们,用心呵护我的子民们的心灵;市民农民的代表们,希望你们五谷丰登、生活富足!我真诚地向你们祝福,深情地与你们告别,也许是永别了。"

北欧雄狮的战争艺术:布莱滕菲尔德战役

古斯塔夫的告别演讲

四、南方之路

不论是4、5世纪的民族大迁徙,还是9、10世纪的维京时代,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勇士们裹挟着凛冽的北风,总能给南方的帝国带来了巨大的混乱,也给他们自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耀。1630年6月24日,第三波斯堪的纳维亚风暴在波美拉尼亚登陆

古斯塔夫在登陆之后面临的最重要任务就是解放在帝国的压制下苟延残喘的德意志新教诸侯,并争取他们正式与他结盟。在一连串凌厉的攻势下,波美拉尼亚、梅克伦堡都相继摆脱了帝国军队的控制。由于华伦斯坦被皇帝解职,皇帝又起初没有把瑞典人当回事,因此古斯塔夫的开局算是顺风顺水。当古斯塔夫开始组建莱比锡同盟之时,皇帝开始意识到北部问题的严重性,帝国开始重兵北调,并任命久经战阵的蒂力元帅任总指挥

北欧雄狮的战争艺术:布莱滕菲尔德战役

古斯塔夫的劲敌——帝国军统帅蒂力伯爵

在一系列的早期交锋中,帝国军队与瑞典军队在军纪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瑞军在古斯塔夫严苛军法的控制下对当地人民秋毫无犯,受到当地人的热烈欢迎。而帝国军队则一路肆意烧杀,所到之地一片灰烬,被冠以"蝗群"的恶名。马格德堡就不幸成为了"蝗群"的牺牲品,这座德意志北部美丽繁荣的城市由于和瑞典结盟,坚决拒绝投降,破城之后的12小时之内被狂暴的帝国士兵烧杀淫掠、毁灭殆尽,只剩下一地瓦砾。

不论是否心甘情愿,马格德堡大屠杀造成的恐怖让之前一直对古斯塔夫怀有戒心的德意志新教诸侯立刻放下成见,忙不迭地选择与瑞典结盟,焦虑万分的勃兰登堡、黑森-卡塞尔、萨克森等邦国都向古斯塔夫提供人质、金钱和军队,请求古斯塔夫保护他们。在团结了北部的诸侯之后,与帝国展开清算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五、新维京人的荣耀

1631年9月7日清晨,两支军团在布莱腾菲尔德正面对垒。双方在兵力数量、武器综合水平和地形优势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别,稍显不同的是,帝国军在重步兵数量更有优势,而瑞典拥有更多的小型火炮;瑞典同盟军在骑兵上数量更多,但是帝国骑兵的装备更好,而且有更多数量的反骑兵的长矛兵。总的来看,双方在硬件配置上势均力敌,战局会如何发展,主要看指挥官的指挥能力了。

北欧雄狮的战争艺术:布莱滕菲尔德战役

双方开始排兵布阵,战役一触即发

战斗从帝国左翼骑兵的冲锋开始打响,指挥官巴本海姆伯爵依仗帝国骑兵的卓越的战斗力和精良的装备,率领的帝国左翼骑兵开始猛冲瑞典同盟军的右翼。在对面,瑞典右翼骑兵成功抵挡住了帝国骑兵的冲击,因为古斯塔夫预先在右翼骑兵中间安插了数支小股火枪步兵,他们成功打乱了敌军骑兵的冲锋,在反骑兵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巴本海姆伯爵在反复冲锋7次后依旧未能冲垮瑞军右翼,最后在古斯塔夫本人亲自率领的反击下逃离战场。就这样,瑞典军队在右翼方面获得了战术优势。

北欧雄狮的战争艺术:布莱滕菲尔德战役

反骑兵的主力力量还是要靠步兵

反观另一边,帝国的右翼骑兵则打出了不一样的战绩,由于瑞军左翼是战斗力和装备水平较差的萨克森同盟军,他们在帝国右翼骑兵的猛冲下开始溃散,瑞军的左翼开始暴露。目前双方的左翼都已崩溃,右翼都获得了优势,胜负依旧难定。

蒂力元帅抓住机会,将全军右转,加大右翼的进攻力度,希望扩大战果,将瑞军的左翼崩溃发展成全军崩溃。就在此刻,古斯塔夫从右翼赶往中军,下令预备队增援左翼,指挥官霍恩身先士卒,拼死用步骑结合的战术顶住帝国右翼骑兵的猛攻。

北欧雄狮的战争艺术:布莱滕菲尔德战役

步骑结合战术再一次发挥了良好的反骑兵功效

由于蒂力元帅企图倾全力加大右翼进攻,所以帝国的左翼就在原先崩溃的基础上更加脆弱,将背后的炮兵部队暴露了出来,形成了千钧一发的赌博局,古斯塔夫这时做出了个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下令右翼骑兵放弃追赶巴本海姆伯爵的残军,迅速夺取帝国军队后方的火炮部队。经过短暂的交锋过后,帝国的炮兵被瑞军缴获,瑞军随即用这些火炮向山下帝国军队开火。现在蒂力元帅的部队右翼进攻受阻,背后还遭到了火炮的攻击,前方瑞军又迅速的涌来,全军开始陷入混乱,这支未尝败绩的军队终于要咽下战败的苦果了。

令古斯塔夫钦佩的是,尽管帝国军队败局已定,但是其中的四个老兵军团依旧沉稳冷静。他们久经沙场,拒绝溃逃,边战边撤,居然依靠惊人的战斗力从瑞典军队的正面冲挤过去,维持阵型一步步撤到战场边缘的森林,因为那里能够依靠植被降低被子弹射中的概率又可以降低侧翼的危险性,他们又重新组织抵抗,苦战至夜晚,只剩下600人幸存。

北欧雄狮的战争艺术:布莱滕菲尔德战役

帝国军队虽然崩溃,但是坚毅的老兵军团坚持到了最后

经此一役,帝国军队损失了超过一半的战斗力,而瑞典军队的损失只有对方的十分之一。蒂力元帅在落荒而逃时还差点丢掉性命,曾经给全德意志带来无尽恐怖的军团就这样覆灭了。

六、遥遥无期的止战

布莱腾菲尔德战役扩大了双方的实力差距。由于在战役中负伤,年事已高的蒂力元帅虽侥幸逃生,但是久久未能愈合的伤口和皇帝降下的震怒让他半年之后就一命呜呼了,帝国损失了一员大将,皇帝不得不重新启用华伦斯坦。古斯塔夫率领的瑞军一战成名,虽然受到了少量损失,但是他的威望带来了更多的补充兵力,甚至一些帝国军队都来投靠了他。帝国军队损失了大量的火炮,大量的士兵战死或者被俘,整支军队需要重组,又要搭上巨额的军费,这对接手烂摊子的华伦斯坦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麻烦。

北欧雄狮的战争艺术:布莱滕菲尔德战役

布莱腾菲尔德之后瑞典人的士气大涨

除了武装力量上的严重损失以外,帝国还要面对由此带来的日益恶化的外交形势。死对头奥斯曼土耳其重新恢复了对匈牙利的进攻,从东方威胁维也纳;新教诸侯在这场战役中信心大增,萨克森人南下波希米亚;法国开始趁机夺取特里尔主教区,将势力范围伸向莱茵河流域;一些原先持观望态度的诸侯纷纷倒向古斯塔夫,下萨克森地区就在瑞军的兵威之前不战而降,原先是双方反复拉锯的北德意志地区已经牢牢成为瑞典的控制领域,原先皇帝占据的中南部德意志也因帝国军队的覆灭而成为古斯塔夫的囊中之物,维也纳已经变得岌岌可危。

尽管如此,对于皇帝来说,他还拥有神将华伦斯坦、大片南部地区和西班牙帝国的支持,法国等域外操盘手也不会希望古斯塔夫在德意志全面做大,德意志的命运将会如何发展,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北欧雄狮的战争艺术:布莱滕菲尔德战役

三十年战争远未结束,古斯塔夫的道路还很漫长

本文作者:历史心发现(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181864798113024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