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中国经济重心都南移了,首都为何还要留在北方?


中国经济重心都南移了,首都为何还要留在北方?


要问中国哪个地方最富有,大部分人会说中国的南方。根据最近这些年的GDP排名,南方各省GDP的总和远超北方各省的总和。尤其是南方排名最高的广东省,一个省份的GDP总量,都快和整个俄罗斯的GDP差不多了。既然南方那么有钱,为什么我们的政治中心没有设在南方呢?

一开始的时候,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是在一起的。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必须与经济中心重合,才能支撑起政治中心的正常运转。

中华文明发源于北方的黄河流域。经过中国先民多年的开发,中国的北方地区陆陆续续兴起了很多大城市。比如战国七雄的都城,除了楚国以外都在北方。因此秦汉隋唐等统一王朝,往往都把政治中心设在经济发达的关中地区的长安或者河南地区的洛阳。

而这些王朝非常注重都城的建设。通过集结全国的资源,长安和洛阳在这些王朝鼎盛之时,也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

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北方的经济又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由于京杭大运河的贯通,北方地区尤其是洛阳和长安得以集中全国的人力和物力。

这些资源将长安和洛阳打造成一个超级大都会。加上陆上丝绸之路的贯通,使得长安和洛阳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对外窗口,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人来此居住。

随着长安和洛阳的发展,城里的人口越来越多,房价和地价也和今天的北上广深一样蹭蹭往上涨。于是一些暂时没钱在长安、洛阳置业的人才开始把家安在长安和洛阳附近。

而一些达官贵人,也开始在长安和洛阳周边买地。于是居住在长安和洛阳周边的高素质人才也越来越多,两座大都市周边的经济也跟着发展起来,成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可以说从中华大地上出现国家,一直到唐朝,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是重合的,都在中国的北方。那么在这一阶段的南方,状况如何呢?

秦始皇南征岭南之后,才完全把南方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在秦汉时期的中国人眼里,长江以南简直就如同今天的非洲一样落后。而今天最发达的广东,那就是充满毒虫猛兽,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中国的南方发展得较晚,当时南方地区人口密度很低,也没有什么大城市。甚至有一些地方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可以说当时的南方是既没有人力资源,也没有先进的技术,因此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一个非常落后的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部分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与先进的技术。南方的经济有所发展,但这个时候,南方的经济还不足以与北方抗衡。

「北方经济的衰落

但战争的到来,使得北方的经济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由于是政治中心,北方的长安以及洛阳自然而然地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从安史之乱开始,长安和洛阳屡遭战火的侵袭。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到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北方的战乱频率更高。由于北方地区长期处于不安定的状态中,民众难以从事生产活动。于是大批的人口开始南迁,而人口的流失又使得北方的经济更加难以发展,自此北方进入到一个经济倒退的死循环中。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将都城选在了大运河边上的汴梁。凭借着大运河这条黄金水道,汴梁把全国的资源集中于此。很快汴梁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到了北宋中后期,汴梁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万,成了当时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也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随着汴梁的发展,整个河南地区的经济也随之起飞。据统计,当时北方各地赋税仍然远超于南方。可以说在北宋时期,北方既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

但北宋汴梁的繁华不过是北方经济的回光返照,北方的经济的衰落已经是历史的趋势。

北方的长期开发,也给北方的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在古代中国,农业是一个王朝的支柱性经济产业,因此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

但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要想提高总体的粮食产量,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砍伐森林来开荒种地。于是历朝历代都鼓励农民毁林开荒。经济越是发达的地方,毁林开荒的现象就越严重。到了北宋时期,北方平原地区的森林基本被毁坏殆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就曾感叹:“今齐鲁间松林尽矣”。

众所周知,森林越少,意味着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而水土流失又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下降。而单位面积产量下降,又反过来让北方的农民进行又一轮毁林开荒,北方进入到了农业的恶性循环当中。

而气候的变化,又使得北方的农业发展雪上加霜。从公元8世纪中期开始,我国北方的气候开始由温暖湿润变为寒冷干燥。这样的气候更加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使得农作物的产量一再降低。

更北方的游牧民族生活也因为气候变冷而生活更加艰难,不得不南下掠夺南方,使得北方地区始终处于一种极不安全的状态,严重影响到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而西北地区地缘政治的变化,也影响到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唐朝后期以来,吐蕃占领了西域地区,中原王朝与西域的陆上道路中断。吐蕃崩溃后,虽然中原王朝曾恢复对河西走廊的统治。

但随着西夏的兴起,河西走廊地区的交通受到了党项人的阻碍,加之北方自然环境的恶化,丝绸之路沿线的许多居民点都被废弃。陆上丝绸之路就此衰落下来。而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使得北方地区的对外贸易中断,又给予北方的经济致命的一击。

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梁,北宋灭亡。伴随着北宋的灭亡,北方的经济地位从此一落千丈。

「南方经济的逆袭

北方经济地位下降的同时,南方的经济却在迅速崛起。从安史之乱开始,北方的人口就大量南迁,南方人口激增,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因为距离政治中心较远,南方也较少受到战火的侵扰,社会相对稳定。这样的社会环境让生活在南方的人们更好地投入经济建设当中。

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又给南方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由于纬度较低,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较强,因此南方地区光热充足、降水充沛,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加上南方开发时间较晚,森林受到的破坏没有北方严重。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起到了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因此南方的农业迅速发展。到了宋朝时期,就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到了宋朝,南方地区已经成了全国的粮仓。

海上贸易的发展,更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前面我们说到,陆上丝绸之路在唐朝中期开始衰落,但中国有很多好东西是西方国家非常喜欢的。那么怎么将这些东西运到西方?那就走海路。而宋朝又是我国造船业井喷式发展的时期,当时中国造的船已经开始配备指南针,使得远洋航行成了可能。

于是大量来自西方的商人将他们的特产经海路运到中国的南方,而中国的商品,也经由这条海路销往世界各地。在这一来一往中,南方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广州和泉州这两座拥有天然良港的沿海城市,也搭上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列车,崛起为国际性大都市。

「北方穷,但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那么既然经济中心南移了,为何再次统一南北的元朝不把都城设在南方,反而把都城选在了更北方的北京呢?

虽然南方地区非常富裕,但这个地方离蒙古人的老家太远了。再加上江南地区实在是太热了,对于长期生活在北方的蒙古人而言,在没有空调的古代,江南炎热的夏季是他们难以忍受的。

而北京这个地方正好,它位于中国农耕区与游牧区交界处附近,距离蒙古人的老家非常近。在这里设置都城,方便蒙古人回老家转转。

更为重要的是,自元朝开始,中国的领土范围扩大。漠北和东北广大地区都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北京这个地方交通方便,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以北京为基地,往北可以控制蒙古草原,往南可以控制中原乃至江南,这是江南任何一座城市都不具备的条件。因此把都城设在北京,方便控制大半个中国。

从此,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彻底分开。政治中心在北,经济中心在南。

「减轻南北经济差距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向世界打开国门,南方优良的航运条件使得南方的经济发展更加迅速。加上南方人善于做生意,使得南北方的经济差距逐渐拉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把国家的政治中心设在南方,将进一步拉大南北的差距。

因此把政治、文化中心放在北京,还可以使北方得到一些人才,用于经济的发展。而政治中心的辐射效应,也可以带动一些配套产业的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北方经济的发展。比如哈萨克斯坦和巴西,也是通过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拆分的方式,来缩小国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差距。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还是不能重合。

本文作者:爱聊城(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449005083243367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