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为什么古代连中三元的人到如今都没有太大名气

为什么古代连中三元的人到如今都没有太大名气

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下古代的科举制度,三元是什么呢?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为什么古代连中三元的人到如今都没有太大名气

连中三元是汉族传统吉祥图案。由荔枝、桂圆、核桃构图。图案中三种果实都是圆形,象征"三元",寓意考试成绩优异,不断进取,喜报频传。

为什么古代连中三元的人到如今都没有太大名气

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之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士,第一名是"会元",第二至五名是"经元"殿试则在紫禁城的保和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士,考中之后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三名是探花,第二名是榜眼,第一名就是状元。

为什么古代连中三元的人到如今都没有太大名气

连中三元是科举制度下古代读书人渴望得到的最高荣誉,中国古代所有读书人获得过这一称号者也寥寥无几。

为什么古代连中三元的人到如今都没有太大名气

状元是中国科举金字塔的顶尖人物。考中状元就意味着"一举成名天下知"。古代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举办一次,三年中只产生一名状元,可见考取状元是相当艰难的。倘若没有超人的才华、坚强的毅力、健康的体魄,高中状元是不可能的。从隋代到清朝的1300多年科举史里,共产生文状元596名,武状元182名。而能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蝉联第一,"连中三元"的,更是凤毛麟角。"连中三元"是古代读书人毕生之夙愿,历史上"连中三元"者,版本不同,数量不一。中国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确切人数应是19位,其中文状元16人,武状元3人。

为什么古代连中三元的人到如今都没有太大名气

文状元有十六位:唐朝的张又新、武翊黄、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 、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黄观、商辂、李骐清朝的钱棨、陈继昌。

为什么古代连中三元的人到如今都没有太大名气

武状元有三位: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明朝万历年间的 王名世;清朝顺治年间的王玉璧。

为什么古代连中三元的人到如今都没有太大名气

以上的十九位连中三元者,到如今有我们耳熟能详或者说有认识的吗?大部分大家都可能都不认识的,那么为什么古代连中三元的人到如今都没有太大名气了呢?

为什么古代连中三元的人到如今都没有太大名气

按理说连中三元者绝对是当时整个国家精英中的精英,他们在当时的社会肯定是无比风光、名噪一时,全国读书人羡慕嫉妒恨的人吧,那为什么反倒是没有在后世留下特别大的名声呢?而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人,在历史上留下大名气人反倒不是连中三元的人,有些连状元都不是甚至连科举都失败了。唐朝诗人李白、杜甫都不是状元,既非进士,又非翰林。韩愈、柳宗元、杜牧、进士出身,但也不是状元啊,王实甫、关汉卿、施耐庵、罗贯中、蒲松龄都不是状元、进士和翰林,曹雪芹和蒲松龄只是清朝的拔贡。为什么他们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呢?

为什么古代连中三元的人到如今都没有太大名气

原因在于科举制这个中国的发明,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可是后期的科举制度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明太祖将源于元朝的八股文体正式定为科举考试文体。由于考八股文,压抑了那些本来不擅长科举科目的人的思想,也使一些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从而导致了思想上的落后,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严复曾对科举制这样描述:“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

为什么古代连中三元的人到如今都没有太大名气

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都被大大限制,他们只会死记硬背而非是实际能力。连中三元只能证明他们是考试的天才,却很难证明他们是经天纬地之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分低能,在古代同样如此。

为什么古代连中三元的人到如今都没有太大名气

特别是明朝的八股文严重地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他们的文章可能统治者看着舒服,实际上毫无价值,都是官话套话。长期把精力放在这些套话之中,怎么能够创新?其次,他们获得了连中三元的美誉,特别珍惜,做人做事总是小心翼翼,亦步亦趋。这种固步自封的人生态度,怎能有所建树?最后,连中三元的人可能也真是没有机遇。只有在社会大变革或风云激荡的时候才有更多的出名机会。

为什么古代连中三元的人到如今都没有太大名气

由此观之,要想成为名人,在历史上留下大的名声,还得敢于藐视过去的辉煌,勇于创新才行。

本文作者:历史祥谈(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069926330060033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