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官民修专祠纪念李金镛

官民修专祠纪念李金镛

熟悉长春历史的人都知道,长春曾有一座“李公祠”,这座专祠的主人公李金镛在昔日的民间,还被称为 “李青天”。除长春外,在他的家乡以及他工作过的黑龙江,人们也都建有专祠纪念他。这样的一名清末官员,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为其建在各地的专祠,今天还在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在清代历史上,李金镛是长春最有名的地方官,他也因此被长春人记住并修建专祠来纪念。所谓专祠,是封建各朝代为有巨大功德的人或神设立的祠宇。在清代,有特殊功绩和以身殉职者,或亲民之官,就会在立功之地或原任职之地,或其家乡建立专祠。当然,专祠不是说设就设的,因为有示范作用,也体现着一个朝代的思想文化导向,必须由基层官府或民间士绅阶层提请给有影响的大臣奏请朝廷批准。清朝还规定,不管是京师还是各地的专祠,每年春秋仲月吉日都要祭祀,祭期、祭品、祭礼都有专门规定。

李金镛就官阶来说,只是四品道员,但其贡献和影响却十分巨大。他去世后,接办漠河金矿的袁大化等人将李金镛生平事迹整理后,向李鸿章禀恳从优议恤,并请宣付史馆立传和在原籍建立纪念专祠。李鸿章将请求上达朝廷,光绪皇帝批准,可在无锡原籍建祠。光绪帝还破天荒地亲笔为李金镛撰写了祭文,赞其“鞠躬尽瘁”“性行纯良”“才能称职”。此后十几年间,经吉林将军长顺、直隶总督王文韶等人的奏请,长春和黑龙江漠河为李金镛建立专祠。

长春李金镛专祠

是怎样建成的

李金镛生前在吉林任事时间较长,而在长春更是深受民众爱戴。他去世后的第五年,长春绅商士民各界,开始积极提倡为李金镛修建祠堂。由长春养正书院总董贡生高培田,以及监生王振鹭等数十名士绅联名发起,呈请当时的长春知府文韫转禀吉林将军。此事也深得长顺的支持,他在奏折中概括了李金镛生前在关内和漠河的功绩,对于他在长春厅功绩也做了全面总结。

长顺的请求,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六月被批准。光绪二十五年九月,长春绅商在城北城后堡村,即在同善堂边上,“买得杨恩普房基地,东西宽十三丈七尺,南北长四十七丈五尺,南至街,北至节孝祠,东至同善堂,西至道”,由此李公祠的位置确定下来。

李公祠的筹资,则开始于光绪二十七年,长春知府王昌炽到任后,经禀准,养正书院绅董何晓川等开始筹集李金镛祠堂修建费用,完全由“民捐民办,不支公款”。因为是给李金镛建祠,官绅商学各界踊跃捐钱。

光绪二十九年,王昌炽委派同善堂经董纪维纲,总司修建李公专祠,并于当年秋正式开工。李金镛在长春时,很重视纪维纲。纪维纲在经办李公专祠时,也非常尽力。不久冬季来临,工程暂行停建,第二年春继续修建。当年十月,李金镛专祠竣工,从批准修建到完工,历时八年。

修好后的长春城内李金镛专祠,计修临街大门一座,进大门后,院内东西各有厢房3间;然后又有二门一座,门内东西仍各有砖瓦平房3间。院内中间正面有专祠3间,坐北朝南,这就是李金镛祠堂正厅享堂,厅前悬挂大匾,上书“李公祠”三个金黄大字;厅外部砖瓦一新,其内均为油漆彩画,庄重肃穆。而祠堂全院修有外墙,西面墙面用石为墙底,上面砌砖。王昌炽在上报建筑过程的档案中,称李金镛祠堂“取材坚固,气象巍峨”。

李金镛祠堂院内各个房室的门楹上,均贴或刻有对联,一共12幅,其中正厅两侧的木刻对联,上联是“凡事之开必有先公,昔曾绾斯符召文兼称杜母”;下联是:“极盛以后难为继我,今忝权此篆肖规未免愧曹随”。这是该祠主建者王昌炽的对联。在《长春县志》艺文志中,记载了12幅对联,为我们保留了李公祠的珍贵史料,但除了王昌炽是知府,纪维纲和张凤田是李公祠的总监修,其他人写联时以何身份落款,我们不得而知。从对联的内容,可见李金镛贤名远播,影响力巨大,威信极高。

根据清代规制,李公祠要由地方官春秋致祭。清末和民国时,随着新政实行,许多新成立的机构没有办公场所,比如教育会、警察局等就曾借用过这里。伪满时,李公祠是伪“新京特别市道德总分会”所在地。

无锡和黑龙江的

李金镛专祠

据记载,李金镛在无锡原籍的惠山李阁学祠,始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有主体建筑两进,均为面阔四间、进深六架,硬山顶平房。祠前有四柱三间式砖坊一座,坊后有亭翼然,亭内树碑一通,刻录李公生平功绩。亭上和祠内有李鸿章以及时任户部主事的那桐、时任保定知府的朱家宝、时任黑龙江将军的程德全等人所撰楹联12幅。其中李鸿章对联如下:“被族包东溟而远跨华离地错,惟漠河犹扼边衡,君是充国一流,苍天悠悠胡不慭遗斯老;此事关北徼之大防保障功高,独珂里先留祠宇,生值中原多故,忠灵耿耿尚期默济时艰”。1949年后,祠堂祭祀活动停止,祠内的神龛、牌位及匾联等被毁,祠前的牌坊、碑亭也先后被拆除,仅留下两幢主体建筑八间平房。

黑龙江漠河李金镛祠,是清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得到朝廷批准的。曾任漠河知县的赵春芳曾记载其具体地址是在距漠河七十里的元宝山前。有资料记载,漠河建立李金镛祠始建于宣统元年,木质结构,南向,面积丈二尺见方,高丈五尺,中立李公木雕像一尊,前竖9尺高的旗杆一对。祠堂正中上方挂匾额,上书“宝藏兴焉”。每逢春秋二季或过年过节,漠河矿局专在祠堂前举行祭祀典礼,平素来往行人经过李公祠,也都进香施礼,以示对其尊敬和怀念,这座祠堂后来也被毁。

复建李金镛专祠

助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李金镛出身低微,最高官至道员,官位也不显赫,在世时人们就为其修建“生祠”,死后又建有三座专祠。说明他德在人心、功在爱国、力尽于民。改革开放后,各地都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整理和挖掘,李金镛及其巨大的贡献被后人不断书写。漠河、无锡两地政府相继修复了李金镛生前活动和纪念遗址。在其家乡,2006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文件,将“李金镛故居修复工程”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重点项目,并于2010年9月正式开放。

而黑龙江省漠河市早在1998年和2007年两次在漠河金沟林场复建李金镛祠堂,复建后的祠堂成为讲述李金镛为国为民、镇守边疆作出卓越贡献的重要场所,今天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

长春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李金镛为官长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迹和廉政奉献的精神,更应该得到弘扬,而最好的载体无疑是复建李公祠和养正书院,这样才能让更多的长春人铭记和缅怀这位曾为长春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地方官,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增添更丰富的内涵。

信息来源:长春晚报

本文作者:长春房产资讯(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474163954765057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