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考场发答案、试题与去年雷港中旅oa同……今年的考研,怎就闹出这么多乌龙?|印刷|命题|试题

2018-12-25 新闻 印刷   命题   试题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经结束两天时间,但与考研相关的热点与争议却集中出现。综合媒体报道,继山东师范大学错将答案当成试题发放,青岛理工大学自主命题科目《城乡规划理论综合》被曝试题错装,西南大学自然地理科目考试被曝疑似泄题,电子科大自主命题科目《固体物理》试题内容与考试大纲出现偏差后,昨天,山西师范大学又被爆出“中国史”科目试题与去年大面积雷同。

 

面对乌龙,涉事高校及其所在地的教育主管部门都进行了及时的回应与善后。如山东师大、山西师大、电子科大将统一组织补考,对外地考生还将报销住宿费及交通费。又如,山东省教育厅成立调查组,并对相关责任人做出停职处理。但毋庸置疑,再及时的回应、善后、调查等补救措施,可能都“补”不回涉事高校公信力的流失。而这种信任的流失,并不是一场补考就能够消弭的。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除了英语、政治、高等数学公共科目属于全国统一命题外,专业课都由各个高校自主命题。今年集中闹出的乌龙事件,也都出在自主命题的专业课试卷上。高校研究生招生考试自主命题已经行之有年。往年虽也曾出现过漏题泄题等问题,但多为偶发个案。今年,“乌龙”集中爆发,恐怕就不能简单推给“偶然”了。

 

这次集中爆发的乌龙事件中,除了往年不时出现的泄题漏题,还出现了试卷错装、命题偏差等新问题。这至少说明,部分高校的组考、命题、命题审核与把关、试题印刷与封装等内部管理环节都出现了重大的失误与错漏,也反映出部分高校对考研自主命题的态度越来越随意。当初之所以开放高校对专业课进行自主命题,目的是为了确保高校选拔出真正适合本校、本学科的人才。但一些高校的随意态度显然与上述选拔目标背道而驰,更会加剧社会对于自主命题公信力的质疑——毕竟,采取自主命题模式的,并不是只有考研。

 

针对今年考研集中出现的乌龙事件,相关高校除了要及时补偿考生额外增加的成本,并且在补考安排上确保考试公平、流程万无一失外,还得有配得上“严重责任事故”的后续调查,对相关责任人也必须严肃问责处理,以儆效尤。毕竟,乌龙事件的集中出现,与“犯错成本”太低恐怕不无关联。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引入问责机制等,明确犯错成本,让前车之鉴成为一种警醒。

 

除了追责,还要有漏洞的弥补。针对自主命题科目,各个高校应该参照统公共科目的规范要求,构建相应的标准程序,从源头上解决命题、印刷等环节可能出现的“走过场”现象。最直接的,高校不能认为出完试题就是招生前期工作流程的结束。试卷印刷、装袋和封装前的检查核验也要被纳入流程之中。

 

就拿试卷分发这个环节来说,不同于中高考、公务员考试等,考研时,同一个考场的考生所报考学校与专业可能都不一样,相对应的,自主命题科目以及试卷也不同。因此,每一张试卷、答题卡、草稿纸都需要准确无误地与座位号相对接。为了便于操作,高校专业课自主命题试卷都采取单独封装。监考老师下发后由考生自行拆封,考生答完后再自行封装,由监考老师收回。考研组考形式的这一特殊性,无疑需要高校在全流程上用心投入,仔细把关——指望监考老师作为“最后一道关口”来发现问题,恐怕就太晚了。

 

还有一点同样不能忽视,在现有考核评价体系下,命题可能被一些高校教师视为“吃力不讨好”的“教学负担”。以山西师大的“去年的试题进了今年的考场”事件为例,校方刚刚发布公告称,这是一次严重的责任事故,已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停职处理,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规依纪严肃处理,并向考生和社会致歉。但校方还需要进一步回答公众的疑惑:这样的“低级错误”为何能够发生?是命题人在“敷衍了事”吗?还是如外界猜测的,是“没人愿意重新出题”,只能“新瓶装旧酒”?

 

而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更加值得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