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喜迎十九大 三秦骄傲】康振生:“防空洞”里破解世纪谜题|西北农林科技大知音漫客273学|条锈病|小麦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记者 杨生华 贺亚洲) 小麦条锈病是长期影响我国乃至全球小麦安全生产的严重生物灾害,如何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一直都是摆在全球农业科学家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而就在今年5月,这个世纪谜团终于成功破解,破解它的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坡下的这个院子,以前曾是一个废弃的防空洞,自从三十多年前被学校挖了二十多个土窑洞改造成实验室后,就成了学校最神秘、也最为师生们向往的地方。作为植物病理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康振生已经培养出了150多名研究生。尽管现在身兼数职,经常要讲课、开会、出差、作报告,但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来到这个待了几十年的实验室,因为在他眼中,这里就是研究小麦条锈病的风水宝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振生:“这个地方看起来很土气,但是很实用。因为在全球,目前就我们国家报道了小麦条锈病菌在自然条件下存在有性生殖,这个我觉得是我们中国人在锈病研究方面非常骄傲的事情。”

康振生是恢复高考后西北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的第一届大学生,1982年初本科毕业后,又成为学校的第一届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李振岐教授,从此开始了三十多年的科研生涯。在李振岐教授的引领下,康振生多次到甘肃陇南、陇东和我省关中小麦条锈病重点地区开展调查。随着对条锈病认识的加深,康振生将视野聚焦在国外的先进科技上,先后两次出国深造,又都毅然回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因为在他看来,出国留学是为了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

康振生的妻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教授黄丽丽:“他就答应了他们李(振岐)老师的条件,感觉就是回来还要报答这个学科、这个系、这个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振生:“实际上作为我们条锈病研究来讲,早期我们肯定要向国外学习,取他人之长,补我们的短处。”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通过空气传播的低温真菌病害,是世界小麦生产的主要公敌之一,在一般流行年份,这种病害可使小麦减产10%-20%,在特大流行年份,可使小麦减产60%以上,严重时甚至绝收。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认为,这种病害主要是真菌在小麦生长体之间进行无性繁殖的结果。因而,国际上对小麦条锈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就是培育能抵抗病害的小麦品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俊德:“一般要育成一个品种可能(需要)八年到十年,有些可能时间会更长。像条锈病有变种,那有可能新小种出来以后,可能会使一些品种在生产上用不了两年到三年,可能就会出现抗病性丧失。”

而小麦条锈病菌的高频疯狂变异,已经成为育种专家和植物病理学专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也让他们困惑不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振生:“在我们国家,病原菌新的致病性小种菌系也好,始终是在我们的越夏区,也就是在西北发现的,这是一个谜,这是我们中国的一个谜,对全球的科学家来讲也是一个谜。为什么在中国会存在这样一个区域?那么大家都在问病原菌究竟怎么变的,几十年了,一直没有找到谜底。”

要用科学的论证做出科学的回答,就必须找到科学的依据,于是,康振生又先后多次进陇南、入川北,在条锈病菌的策源地苦苦寻找,这种寻找既备受痛苦也令人期待。2010年的一天,行走在陇南山间的康振生突然眼前一亮,他发现麦田旁边的小檗叶片上也有条锈病菌,这些病菌和小麦叶片上的菌种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振生:“那么,我们就在问,自然当中条锈病菌会不会存在有性生殖?所以我们当时就把田间发病的小檗叶片就带回来,然后经过人工接种初步一试,看来有戏,接种小麦成功了。”

原来,麦垛中小麦残体上的条锈菌冬孢子在春季遇雨水复活,飘飞到附近的野生灌木小檗叶上“生儿育女”,产生的新一代病菌再飘飞到旁边的麦田里,碧绿的麦叶随之锈蚀染病“黄袍加身”。就这样,新变异的小麦条锈菌从西部地区迅速传染扩大、东移到我国的小麦主产区。在小檗树叶这一“温床”上,小麦条锈病菌不断变异,小麦条锈病年年由西北地区爆发,周而复始地为非作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振生:“三年以后我们才在国际上正式宣布,中国存在有条锈病菌的转主寄主,存在有有性生殖,揭开了条锈病菌过去认为在自然界当中没有有性生殖之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教授王晓杰:“悉尼大学的一个教授(麦金托什),他也是一个院士,他的评价就是我们这是具有里程碑式的一个研究、一个发现。科夫曼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个教授,然后他说我们这个病害的一个防治的措施,可以供全球来借鉴,说不管是从理论还是生产上来讲的话,他说对全球来讲的话都是相当具有影响力的。”

在大量研究实验的基础上,康振生和团队成员一起完善了以抗病品种为主的条锈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推动了以治理陇南小麦条锈病易变区从而控制我国小麦条锈病策略的实施,通过我省和甘肃省天水地区的推广应用,共挽回小麦损失折合人民币22.69亿元。进而又和其它单位合作完成了“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项目,累计推广应用2.3亿亩,增收节支93.32亿元,并荣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60多年来植物保护学科获得的国家最高成果奖项。

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副站长冯小军:“以康振生教授为带头人的小麦条锈病科研团队,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推广,使我省小麦条锈病的损失由2000年初常年的10%到20%,降低到现在常年的1%以下,为我省粮食丰产丰收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康振生和它的团队在小麦条锈菌有性生殖及其控制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效,虽然这项研究立足我国西北,但却面向全世界,引领了世界小麦条锈病研究的新方向,在保障我国小麦生产安全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彰显了三秦骄傲。

编辑: 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