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他曾想拍一部寻找知情谷雪莲的电影,如今却在西藏遭遇车祸|西藏|钟扬|车祸

2017-09-26 新闻 西藏   钟扬   车祸

现代快报讯(记者 郑晓蔚 邱骅悦)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著名植物学家钟扬教授 9 月 25 日上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

钟扬曾经的学生、西藏大学教师拉琼透露,钟扬原计划当天在鄂尔多斯的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做一场讲座,在路上不幸遭遇车祸。钟扬原计划于 25 日回上海、28 日去拉萨,往返机票都已买好。

钟扬曾经坦言:"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在几百年后的某 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 "

在钟扬好友、作家黄梵看来,他不仅是一位顶级的生物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写作者,而自己之所以走上写作之路,纯粹是出于好友对自己的激励。

被钟扬打动刚准备飞赴西藏

1979 年钟扬从湖北黄冈中学初中毕业,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无线电电子学专业。在日本国立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改读生物系统科学 ,获博士学位。

1984 年钟扬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他就和"有灵万物"结下不解之缘。

2001 年,钟扬首次来到青藏高原,追寻生物进化的轨迹。过去的十几年,作为一名生物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钟扬几乎每年有 100 天以上在西藏度过,从藏北草原到藏南谷地,他和他的伙伴、学生一起,为国家的种子资源库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四千万颗种子。

钟扬的中学同学、现居南京的作家黄梵原计划近日是要跟他一道去西藏游历的。"他本来给我订了 29 号的票。当天一起到西藏,国庆节他陪我先回来。"

△钟扬与黄梵的最后聊天记录

黄梵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钟扬是西藏大学的特聘教授,在西藏有个研究基地。"去世前三四天,他还劝说我跟他去一趟西藏。 我为什么不愿意去西藏呢?因为我有严重的高原反应,我去青海只要去三天就头疼欲裂,没法行动。但这次他说至少作为一个作家,必须要去一趟西藏。而且,他承诺陪我三天,跟我同进同出。他还会带我去一些常人看不到的风景,做一些交谈。"

钟扬刚被冰岛格陵兰大学聘为特聘教授,于是他有了一个计划。他认为冰岛是观测地球暖化的最佳地点,而西藏又是观测地球暖化对植物影响的 绝佳地点。所以,钟扬很想把这两个地方的文化科技研究联系起来。"他希望我作为一个作家能够参与到他的计划中——作为一个旁观者见识一些陌 生的领域。他说这对我写作很有帮助。"

黄梵最终被他说服,正等待他最终敲定行程一同前往,不想噩耗传来。

大学时代宿舍十五个人辩不过他

△黄梵在讲座上回忆钟杨对他的影响

在海拔 4000 米以上的高原,盘点、收集植物种子考验着科学家的耐心和毅力。光样本一年就至少要收集 600 个,而且每一个样本都要收集 5000 颗种子,不同的样本种群所在地相隔的直线距离还不能少于 50 公里。仅 2016 一年,钟扬就坐了 157 次飞机。

青藏高原是钟扬一生着迷之所。据估计,青藏高原一共有将近 6000 个高等植物物种,其中有 1000 个是特有种。而从钟扬的实际见闻来看,这个数字是被严重低估的。

"肯定有人会问,你收集这么多种子,对我们普通的人来讲意义何在呢?"在一次公开演讲中,钟扬自问自答:"收集这些种子实际上是为了应 对全球的变化。假设一百多年以后还有癌症,假设那时候大家发现有一种植物有抗癌作用,然而由于地球气候的变化,这个植物在西藏已经没有了, 但是一百多年前有个姓钟的教授好像采过了。"

"都一百多年了,姓不姓钟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教授又有什么关系呢?"钟扬演讲风趣幽默,夹杂着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但是届时如果终于 发现了那个罐子,那个罐子里面有多少?5000 粒。拿出来一种,只有 500 粒能活,最后种起来以后只有 50 粒能结种子。但是那个植物不就恢复了吗?"

黄梵回忆说:"钟扬的口才非常好。我记得他有次到我大学宿舍,我那个宿舍当时 15 个人。他一个人跟 15 个人辩论、舌战群雄,十几个人辩不过他。"

受钟扬鼓励走上写作道路

钟扬和黄梵都是 1979 年的提前高考生。两人高一就冲击高考,并且分数很接近。"我到了南理工,他到了中科大少年班。由于合肥和南京靠很近 ,我俩就一直通信。这个通信对我写作帮助非常大。我俩大概通信两年。有一次他在信中说,我的写作超过了他。这对我当时往写作方面发展起了很 大的推动作用。"据黄梵介绍,钟扬在中学时的每篇作文都是范文,都会贴在学校门口。"那个时候我们看到他作文的时候,我觉得我的作文不太可 能超过他。"

△钟扬在南理工演讲

"他属于文理非常兼备的。"在黄梵看来,"他的文字修养非常好",而这跟他常年热爱写作分不开。"虽然他已是顶级生物学家了,但他对写 作依然保有非常浓烈的兴趣。比如说,他在做科研的同时也会写一些科普文章。他还会做很多翻译工作——上海科技馆所有的中英文解说词都是他写的。

在文学创作方面,钟扬也有着个人的计划。"我跟他在文学和电影方面有一些暗合的想法。他向我提供了一些故事,希望我能够写一个电影剧本 ,通过一个科学家去西藏寻找雪莲的故事,把登山和植物研究结合起来,然后通过这种结合体现一种精神。我们过去对登山对科学的研究,都会赋予一种所谓成功的意义。登山一定要成功, 科学研究攻关一定要成功——他觉得这是一种比较糟糕的观念。他说其实登山,有时候失败比成功更有价值,它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在科学研究方面 也是,你做了很多次攻关都成功不了,但它体现的这种精神是代代相传的。"黄梵分享了钟扬对科学研究的一些看法,"有些人的成功是为了成功而成功,这个就带有很浓的欺骗色彩。"

黄梵通过微信向记者传来了这部剧本的梗概,"本来今年年底可以完成的,现在看来要成为永久的遗憾了。"

除了在生物学方面有着一系列探索计划,钟扬在文学方面同样有着创作欲望。"他以前跟我聊过,要写一本书,关于喝酒的散文。因为他国际交 流非常多,跟各国学者喝酒机会非常多,他有很多喝酒的经验——比如跟俄罗斯、美国、日本的学者该怎么喝。他想通过写作跟各国学者喝酒来体现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学术环境。当时我觉得这个想法蛮好的,就说你赶快写,写了以后我找个出版社给你出。其实也不用我找,出版社肯定追着他要 。"

令黄梵痛心的是,好友的这本书永远只能停留在构思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