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寻访当年高考榜首:“做学问或从商,cf体验服黄鱼我曾迷茫”|高考|徐岸汀|榜首

2017-06-15 新闻 高考   徐岸汀   榜首

徐岸汀

寻访当年高考榜首

编者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刚刚结束。按惯例,再过十日左右,将迎来高考放榜。

大洋网讯 在万众瞩目中,第一个闯过“独木桥” 的佼佼者,在他们生命的这一年,达到了人生一个阶段的巅峰,自然会引来无数人的关注。

巅峰之后的人生,是否注定不平凡?他们又给未来的高考学子们传授怎样的人生经验?本版将推出“探寻当年高考状元”的系列报道。看看曾经的蟾宫折桂者如今的生活状态。

徐岸汀说起话来轻快而坦荡,虽然已有岁月的历练,依稀透着当年高考得志、意气风发的少年模样。

2003年,徐岸汀作为广东省高考总分第一名入读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现在叫元培学院),外界给他的评价是:“最有科学家气质的状元”。

徐岸汀在大学期间的表现,可谓再登高峰。他组队参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国际基因工程机械大赛(iGEM),取得了这项国际大赛的第一名,这是第一次由中国学生获此殊荣。

然而,这位本被看好成为学术界明星的年轻人,最终却选择了另外一种人生轨道,“鲜花和掌声都是仪式,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事业和位置,才是人生的赢家。”徐岸汀平静地说道。

虽然过去十多年,再提及2003年的高考,徐岸汀脸上的神情仿佛一下回到了当年那个充满豪情的炎炎夏日。上考场前,学生们按惯例在高三楼下誓师,徐岸汀记得自己喊得很大声,豪情万丈地一边喊一边上楼,以至于旁边的同学在考完后,向他“抗议”:“把人喊得紧张死了。”

徐岸汀并不认为自己的性格开朗奔放。后来,有一个流行语叫“气场全开”,它大概描述了徐岸汀当年在考场上傲视群雄的霸气。

带队获国际大奖

虽然不少蟾宫折桂者都认为,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已经划起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以往的成绩随即清零。但徐岸汀现在看来,那份光环笼罩的时刻似乎没有那么短暂。

2003年,徐岸汀进入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四年如常的学习,很快就到了毕业的时刻。在出国留学的潮流之下,他也随大流申报了几所国外的高校。不巧的是,并没有申请到满意的学位。他暂时在学校的一个生物实验室做研究助理,等待出国的机会。

但徐岸汀的时运还是不错的。就在毕业那一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国际基因工程机械大赛(iGEM),这是业内认可度很高的一项国际赛事,之前从来没有中国队参赛。当年, 徐岸汀和同学组建了一支参赛队伍,作为北京大学的代表队参加了这场比赛。

徐岸汀至今记忆犹新。2007年11月,他们这支代表队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这项国际大奖,这在当时的轰动效果,并不亚于当年他拿下高考状元。而且,随之而至的是来自国际社会授予的“荣耀”。徐岸汀清楚地记得:“当年参赛的十二名队员,几乎‘横扫’了全球所有的著名大学。”作为其中一员,他也拿到了梦寐以求大学的Offer。

徐岸汀最终选择了专业实力最强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专业名称还很拗口:比较生物化学。”现在,已经不在该研究领域的徐岸汀,常常这样向行外的朋友介绍曾经的自己。

人生第一次迷惘

求学的那些年,徐岸汀看起来就像是岁月的“宠儿”,本来毕业那一年申报国外高校的“小挫折”也成了“化险为夷”的机遇。那是徐岸汀人生最得意的时光。不仅学业有成,还与现在的妻子,同为高考状元的师妹修成正果,真正组成了“状元之家”。

从国内最高学府到国外名校,徐岸汀几乎走了一条那个时代“学霸”们最主流的升学之路。 

再优秀的学生也有毕业的时候,在完成了一段完美学习履历后,2013年年底,徐岸汀不得不面临下一程的选择。

徐岸汀突然意识到,他的人生第一次突然不知道何去何从。看似很多选择,其实是走进了“死胡同”。

在他看来,自己最大特点是兴趣广泛,却不求甚解。而做研究,最需要的就是钻研和坚持。但他同时也受到位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旁边硅谷商业氛围的影响,对商业、互联网的兴趣越来越大。

他陷入一种漫无边际的迷惘。他与自己的博士生导师谈起了未来,“我觉得我不可能坚持做十年以上的研究”。当导师问及十年之后,希望看到一个怎样的自己时,徐岸汀内心一惊。

导师给他出主意:或者可以去做一名大学讲师。徐岸汀虽然不喜欢研究,但他对教学很感兴趣,“喜欢站在讲台上,去做一个影响别人的人”。这样看来,这似乎是一个折中的选择。但在美国高校,做讲师,对语言和本土文化的要求非常高,他担心自己力不能及。

曾经想回高中教书

那段时间,他甚至还想过要回到母校执信中学做老师,“每天给这些师弟师妹们讲习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徐岸汀很享受这样的感觉,不过,这一想法最终因家人的反对而不得不打消。

2013年整整一个冬季,徐岸汀都处于一种对未来的焦虑当中。当时陆续有几个朋友建议他去做咨询顾问,“我虽然不是一个外向的人,但喜欢跟人讲观念,用自己的观念去影响别人。”

一开始听到这一建议,徐岸汀一口回绝,“太Low了。”他索性在网上挑了100个跟他专业最相关的工作,拿来反复琢磨,并发去了自己的简历。最后要么就石沉大海,要么就是回复不正面。 

有一天,徐岸汀听到家人说到咨询顾问这一职业。他觉得是时候来好好研究一下了。他清楚记得,在2014年的元旦那一天,他开始“疯狂”地给身边的朋友打电话,了解这一职业的情况。

从学界跨到商界的纠结

虽然他反复研究这一职业之后,有些心动,但从学术界走到商界,对于徐岸汀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他记得当年3月的一天,内心非常纠结。走在初春有些清冷的街道上,他恍然中想到:“本来跟同学见面聚会的时候,可能会介绍自己是某个学校的教授,或者是某个小学的校长,而现在,介绍的头衔却是‘管理咨询顾问’。”

徐岸汀说:“如果说是商业顾问,也就是关于企业赚了多少钱的;如果说是老师,那么是一种对社会带动力和影响力的问题。离开这一行,就失去了教授他人、影响他人的那种自豪感。”

“促使我彻底下定决心迈出这一步的,可以说是偶像的力量。”徐岸汀笑道,“李开复、盖茨,都是商界领袖,他们的创造也是一种巨大的影响力。”

从2014年从事管理咨询后,今年是第三年,徐岸汀越来越觉得这一步选择,找对了自己的位置。 这三年,他做过的项目涉及邮轮公司战略、产业园开发、医疗器械、高铁、手游、互联网创业公司……

“现在回头想一想,当时的选择非常正确。”徐岸汀说他很享受目前这种状态,“我从小就是一个‘杂家’,说得好听一点是兴趣广泛,说得不好听就是不专注。而这一职业,恰恰满足了我的特点。”

  对话

我们最大的特征是守规矩

广州日报:曾经高考第一名的身份对你来说有什么影响?

徐岸汀:也有很多同事问这个问题,这样的身份会不会造成不便。其实,习惯了也什么。对我来说,它更像是一个与陌生人交往时,一个“破冰”的话题。

在北大,有一个叫“北大明德”的学生社团,主要成员是高考头名和国际奥赛金银牌得主,大家其实心里都有一个明晰的概念:有一帮人是运气好,还有一帮人是真厉害,他们就是奥赛金牌群体。

广州日报:你怎么看待大家认为曾经高考第一名的后续发展,并没有达到社会所预期的那样闪闪发光?

徐岸汀:其实有过数据统计,高考成绩好的人的平均收入比一般人还是要高的。

另外,一般通过高考这一途径走过来的人,大部分都是比较循规蹈矩的,一夜暴富的极少。在现在以创业为代表,实现财富迅速积累的现阶段,都不是典型的高考思维方式。

如果用统计学概念来说,我们这个群体是:均值高、方差低。普通群体是:均值低,方差高。

我做过很多公司的商业咨询,其实可以看到这些大公司的一把手,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什么都见识过,尝尽人间百态。而我们的状元群体特征是:守规矩,人生经历相对比较单纯。这与企业一把手的特点有着较大的差别。

广州日报:你觉得现在所做的事情符合大家对你的期待吗?

徐岸汀:我觉得我会以自己的兴趣作为第一导向。不会去为了实现财富的快速积累,去冒很大的风险。

即便是将来创业,也不会去担任一把手这样一个职位,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大内总管”。

前段时间也有高中的校友邀请我跟他们一起创业, 我思考再三还是拒绝了。我觉得我做商业咨询顾问,也许还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文、图/广报记者杜安娜

责任编辑:邹少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