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献帝起居注》对汉魏之际的历史有何意义?


摘要:《献帝起居注》凸显了献帝的历史连续性及其时代意义。尽管作为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的皇帝权力行使一直处于不充分状态,并最终成为了曹魏皇帝权力替代的对象,但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其皇帝权力虚弱的一面。

《献帝起居注》对汉魏之际的历史有何意义?


引言

《隋书》中列有四种以汉献帝为题的作品,分别为列入《献帝春秋》、《汉灵献二帝纪》、《山阳公载记》和《献帝起居注》。又有一种名为《献帝传》的书,多见于《三国志》裴松之注等史料。这些作品在唐宋以后均散失,仅在一些史注中以佚文形式存在。因而颇得史家重视,成为研究汉魏之际历史时的重要史料库。

一 《献帝起居注》的书名

了解《献帝起居注》,首先需要澄清所谓《汉灵献起居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源自东晋袁宏在《后汉纪·自序》中说的一段话:

聊以暇日,撰集为《后汉纪》。其所缀会《汉纪》、谢承《书》、司马彪《书》、华峤《书》、谢沈《书》、《汉山阳公记》、《汉灵献起居注》、《汉名臣奏》,旁及诸郡《耆旧》、《先贤传》,凡数百卷。

袁宏在介绍《后汉纪》的史料来源时,言及的是《汉灵献起居注》,而非《献帝起居注》。对此,可以理解为《汉灵献起居注》,也可以理解为是《汉灵帝起居注》与《汉献帝起居注》二书的合称。

《献帝起居注》对汉魏之际的历史有何意义?

汉献帝陵


《隋书·经籍志》“起居注”类收《献帝起居注》,其后标五卷,未著撰人。侯康《补三国艺文志》曰:

此书隋志不著撰人……《魏文帝纪》注引一条云“建安十五年为司徒赵温所辟,太祖表‘温辟臣子弟,选举故不以实’,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温官”。称曹操为“太祖”,则此书成于魏时也。

侯氏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献帝起居注》佚文称曹操为“太祖”,判断此书成书时间在曹魏时期,并据此将其列于《补三国艺文志》。这一论断颇为草率,没有考虑到在“此书成于魏时”之外,还存在两种可能性会导致“太祖”之称出现于裴注之中。首先,裴松之注在引用某书时,多有随笔改书的情况。如《曹瞒传》即言:

《传》名“曹瞒”,又系吴人所作。其言操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又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及遣华歆入宫收伏后事,语皆质直,不为魏讳。故《世说》注、《文选》注所引皆称操名。惟《魏志》注多称“太祖”,自系裴松之所改,非吴人原本。

其次,即使裴松之在引用时未作改书,也就是说“太祖”之称确为《献帝起居注》原文,这也有可能是入魏后改称的,并不能由此推论《献帝起居注》的成书时间是在入魏以后。姚振宗《后汉艺文志》对此有清晰认识:

《献帝起居注》书中称“太祖”,书名题“献帝”,则确为魏人手笔。《史通》云:“及在许都,杨彪颇存注记”,意即是彪所存。彪卒于魏文帝黄初六年。其改称“太祖”,亦或出自彪手。至称“献帝”,则在魏明青龙二年之后矣。”

《献帝起居注》对汉魏之际的历史有何意义?

《献帝起居注》


《献帝起居注》的原名也不得而知。无论是《隋书·经籍志》的著录还是《三国志》裴松之注等的引用,皆题《献帝起居注》或《汉献帝起居注》。

二、《献帝起居注》记事的起止范围

考察《献帝起居注》佚文记事涉及的起止范围,可以为判断成书时间提供线索。《后汉艺文志》中有一段关于《献帝起居注》的话颇富启发:

按《起居注》,惟天子得有此制。献帝自逊位之后,自不得再有《起居注》。《起居》所注记,自不得连及山阳就封之后。其记后事,别有《汉献帝传》、《山阳公记》诸书在焉。

今天所见《献帝起居注》佚文,记事时间最早的几条皆在中平六年(189)。据《后汉书》卷九《献帝纪》,“是年四月,灵帝驾崩,少帝即位;八月,洛阳之变,大将军何进为宦官所杀,袁绍兄弟又攻杀宦官,董卓乘机入京秉政;九月甲戌,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后汉书·献帝纪》载九月丙子董卓杀何太后之后,“初令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

《献帝起居注》对汉魏之际的历史有何意义?


根据佚文基本可以确定,《献帝起居注》叙事的起点是在灵帝驾崩的中平六年(189)。具体而言还要略早于九月甲戌的献帝即位,很可能是从八月的洛阳之变开始写起的。那么,《献帝起居注》记事最后结束于何时呢?前引姚振宗言《献帝起居注》“自不得连及山阳就封之后”,似乎意味着当以汉魏禅代也就是献帝正式结束皇帝身份为终点。但曾朴《补后汉书艺文志并考》中另有别见:

汉时《起居注》皆在宫中,为女史之职。……裴松之《三国志注》数引《献帝起居注》,其《武帝纪》所引最多。考其事迹,至建安十九年迎贵人一条而止。其余列传所引,如《董卓传》注引云云,总无及十九年以后事。则似自此年以后,曹女入宫,女史之职遂废。故繁坛禅玺、山阳殂位事皆不入也。

《献帝起居注》很可能终结于“建安二十一年二月壬申,诏书绝。立春宽缓诏书不复行”这一条。以和合宇宙秩序的功能被中止和替代为标志,汉皇帝向臣下发布诏书的制度性权力也被剥夺了。此后在汉魏禅代的仪式过程中,虽然仍可以看到若干汉皇帝册诏魏王的记录,但这是为了完成王朝更替而特意设置的功能,也是为汉皇帝权力所保留的最后使命。《献帝起居注》的撰写也同步结束,意味着这一历史书写也被视为汉皇帝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以终结。毋庸赘言,《献帝起居注》的终结者,正是即将完成“去臣化”进程的曹氏一方。

《献帝起居注》对汉魏之际的历史有何意义?


三《献帝起居注》的内容

《献帝起居注》的内容包括了哪些方面呢?下面简要列出所记史事:

中平六年( 189) 八月: 得六玺于阁上。

中平六年( 189) 九月: 董卓废少帝

初平三年( 192) 七月: 李傕等葬董卓。

兴平二年( 195) 三月—四月: 李傕挟献帝。

兴平三年( 195) 七月: 献帝出宣平门东归。

建安元年( 196) 七月—八月: 献帝至洛阳。

建安三年( 198) 四月: 诏悬李傕首级于许都。

建安五年( 200) 正月: 车骑将军董承等谋反。

建安五年( 200) 十月: 官渡战后曹操上书。

建安十三年( 208) 正月: 曹操奏免司徒赵温。

建安十三年( 208) 六月: 授曹操丞相印绶。

建安十八年( 213) 三月: 复《禹贡》九州。

建安十八年( 213) 七月—八月: 献帝避大水。

建安十八年( 213) 七月: 以丞相曹操女为贵人。

建安十九年( 214) 二月: 献帝迎曹氏二贵人至许都。

建安十九年( 214) 三月: 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

建安二十一年( 216) 二月: 诏书绝,立春宽缓诏书不复行......

由上可见,《献帝起居注》基本是围绕汉献帝皇帝权力的确立、展开与结束而进行叙述记事的。这与《献帝纪》和《献帝传》均不相同。《献帝纪》以作者刘芳的个人经历闻见为中心进行记事。《献帝起居注》的记事虽然也可能涉及了中平六年(189)灵帝驾崩后的部分史事,但基本集中于献帝即位的相关事件,似无旁出情节。

《献帝起居注》对汉魏之际的历史有何意义?

曹操剧照


《献帝起居注》书写的汉献帝皇帝权力的历史过程,有两方面的特质不容忽视。第一,重视记录汉献帝作为皇帝、天子在和合宇宙秩序方面所发挥的神圣作用。如《续汉书·五行志》刘昭注引《献帝起居注》曰建安十八年(213)“七月,大水,上亲避正殿;八月,以雨不止,且还殿”。这是献帝对于水灾的制度性回应

第二,在一般的史事之外,《献帝起居注》尤为重视记录献帝在制度建设方面的成绩。在汉魏禅代的时代大背景下,其书书写建安年间与汉魏禅代相关的制度进展,这是很容易想象的。如前文所列建安十五年(210)初置丞相征事二人;建安十八年(213)三月复《禹贡》九州;建安十九年(214)三月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等等皆是。

《献帝起居注》对汉魏之际的历史有何意义?

汉献帝禅让


总之,《献帝起居注》并不在于通过历史书写来形塑曹魏皇帝权力起源的正当性。它的叙述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献帝的历史连续性及其时代意义。尽管作为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的皇帝权力行使一直处于不充分状态,并最终成为了曹魏皇帝权力替代的对象,但我们不应该因此仅仅看到其皇帝权力虚弱的一面。上述为《献帝起居注》所特别记录的献帝朝廷的制度建设,本质上是中平六年(189)八月的洛阳之变以后,新登上历史舞台的士人精英根据自身的政治理念,重塑新型皇帝权力结构这一时代巨流的一部分,与曹魏一方的精英群体以曹氏父子为中心所推进的诸多新制息息相通。

参考文献: 《史通通释》、《二十五史补编》、《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等。

本文作者:秋姨讲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114069607566593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