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不为人知的川南军区卫生学校,曾为泸州医疗事业做出大贡献

2019-05-16 新闻 泸州   药品   政治   四川   技术


不为人知的川南军区卫生学校,曾为泸州医疗事业做出大贡献

江阳沽酒客按:由于年代久远和办校时间短暂,只找到以下文史资料,没有找到当时的历史照片,本文配图基本来自泸州医学院老照片

解放初期,泸州是川南行署和川南军区所在地。党政军领导根据中央关于建设卫生事业,办理卫生教育的指示精神和农村缺医少药的实际情况,筹建中等卫生学校。先后办起两所学校,即1950年4月创办的川南军区卫生学校和1951年9月创办的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后改名为泸州医士学校)。

后者以后发展、升制成为后来的泸州医学院今天的西南医科大。而前者因合并省,合并军区而裁撤,仅有两年多时间,又属军事机构,因而少为人知,但它在短短时间里都培养出医生、护士、药剂师等数百人,为部队和地方的卫生事业,做出较大贡献,功不可没。

川南军区卫校于1950年4月初建立。由于筹备不足,未新建校舍,借于二五五厂(即高坝泸州化工厂)所属狮子崖质厂房,位于龙溪河畔,洞窝附近。

学校主要领导有:兼校长孙毅华(军区卫生部部长)公副校长宋欣岚及政治处贾主任等。学员大部分是由部队调来的医务人员,少数是从地方招收来的初中以上文化的学生。

不为人知的川南军区卫生学校,曾为泸州医疗事业做出大贡献

为了照顾当时的部队人员文化低、学医困难,先给他们补习文化,而对学生,则组织他们学习政治,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点。

经过5个月的预科学习,9月10日オ正式分科、编班学习医学知识。共分医助、药剂师、护士三个专业。全校师生260人。

仪器设备虽然简陋,但师资力量很强。12名业务教师中有11人具有高等学历为华西医科大学,上海同济大学等名牌高校毕业。教务主任亓(qí)学明,留学美国,获得学位。

开课后,教师认真教学,自编教材,绘制生理、解剖挂图,自制天平、公升等模型,以补标本、仪器之不足。听取学员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员学习情绪高涨。

部队来的,深感战争年代,没有机会学习,医学理论和技术都不够,必须抓住时机,认真充实自己。地方来的,经过政治学习,提高了思想觉悟,学习也都很勤奋。不少人各科成绩都在90分以上。开课10周后,宋副校长在全校大会上作了总结报告,据此写成的通讯报道,被西南军区卫生部所办报纸《西南卫生报》刊登,后又被西北军区编印的医学教育经验汇编转载,可见教学质量在当时算是较好的。

不为人知的川南军区卫生学校,曾为泸州医疗事业做出大贡献

1950年底,驻泸部队奉调参加抗美援朝。卫校部分学员提前结业,随军开赴朝鲜前线。1951年春,招收医助、药剂师、护士第二期学员近200人。同年7月,军区抽调军干校180名学员来卫校学习医务技术,是为医助、药剂、护士的第三期。后又从地方招收部分学员、护士,又招收第四期学员。

由于学生增多,狮子崖校舍容纳不下,冬季,学校迁至小市杜家街新址(今水电校所在地)。随后,校领导也有所变更。宋校长上调军委总后卫生部任医院处处长。军区调军直政治处主任焦光华来校任政委。

1952年夏,又调47陆军医院院长阴德美来校任校长。1952年9月,行署撤销合并为四川省,军区也相应的合并为省军区。川南卫校也随之撤销。大部分学员转业到地方工作,少数学员调到成都军区军医学校继续学习,干部、教师大都转业下地方。

不为人知的川南军区卫生学校,曾为泸州医疗事业做出大贡献

川南军区卫校,从开办到结束,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大约培养出800名医药专业人员。在解放之初,医药人员极端缺乏的情况下,实属雪中送炭,解决了燃眉之急。这些人员有些分配在部队,多数转业到地方,特别是泸州地区。他们中的一些人,继续入学深造,成为医疗机构的技术骨干或领导。

后来不少人具有高级职称,有的还任科主任、副院长等领导职务。在泸州地区的,有任过卫生局长,县医院、职工医院院长的。泸州市区医药机构,大都是卫校校友,他们绝大多数都在勤恳地工作,把一生献给了卫生事业。

虽然很多人对建国后泸州医疗事业这段短暂的历史知之甚少,但是还是有必要把收集来的资料给大家分享,可以更好的了解我们的过去。

本文作者:江阳沽酒客(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108434121839463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