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名校毕业生陨落现象:什么样的学历就该有什么样的人生?|刘汉青|陈士国|毕业噬魂炼天生

2017-06-06 新闻 刘汉青   陈士国   毕业生

  未来网(www.k618.cn)北京6月6日电(记者 贺卓辉)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生农村生6娃成为低保户的讨论热度尚未完全冷却下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退学成为低保户的新闻再次触动人们敏感的神经。

  刘汉清家现状,家中没有家电。图片源自:重案组37号

  6月6日,据新京报报道,53岁的刘汉青是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双沐村五组低保户,而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工艺系1980级学生。

  37年前,刘汉清作为镇上第一个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被乡民“敲锣打鼓”送走。随后的人生经历则急转直下,挂科、退学,最终回到家乡。他将这一切,归因于“痴迷数学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表示将对刘汉青的遭遇持续关注,而兴化当地回应将在其生活上给予援助。

  刘汉青没有正式工作,居住在看起来像是1970年代的房子里,村民们正在筹资为刘汉青购买手机。

  这不是个案。在过去几年中,媒体频频曝光名校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光环褪去,最后沦为低保户、乞讨者甚至走上违法的道路。

  与刘汉青相似,人大毕业生伍继红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却又没有通过知识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1974年出生的伍继红1994年在广州参加高考,以692分被人大档案学院录取。毕业后,伍继红遭遇应聘单位二次面试落选和父亲去世的双重打击。

  伍继红有两段婚姻。在第二段婚姻里,伍继红与江西农村的一位农民结婚,并育有6个子女,成为低保户。

  近几年来,名校大学毕业生“沦落”事件不时出现在媒体聚焦中,从南大博士乞讨到清华毕业生患抑郁症当起搬运工。

  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王浩(化名)曾在证券交易所工作,被辞退后失去了生活来源,最后不得不靠偷自行车来维持生活。

  2003年,张晓勇以县高考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曾在广州外企当白领,后因工作不如意,加之老父亲重病,辞职回乡到小区里干起了普通保安,月薪2000元。

  综观这些陨落的天之骄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遇到挫折。面对挫折的时候,他们选择了一蹶不振甚至堕落。

  “他们的素质应该说本质上是比较好的,但心理素质的确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名校的孩子从小到大成绩比较好,在老师和家长的夸赞中成长,对与压力,承受能力比较差。毕业后,面对就业压力容易自暴自弃。”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陈士国分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要严格区分落魄和不同的职业选择。

  “大学生毕业后不同的职业选择,与要救济分别来看,这并不代表落魄了,这是多种原因下的一个自主职业选择。”

  熊丙奇认为,什么样的学历就有什么样的工作,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这是社会的“学历情结”导致的问题。

  另外,没有从事自己的专业是一种专业的浪费也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就业能力不等同于专业能力,尽管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熊丙奇认为,大学应该思考如何培养有特色的人才,设置特色专业,开设相应课程,强调对人才质量的严控,加强对人才质量的把关。让每一个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提高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这将有利于自身在社会上的发展。

  让陈士国看到的还有大城市的就业压力问题。陈士国分析,大城市就业和社会压力是导致很多大学生“毕业无望”的主要因素之一,买房无望,租房的房租压力、交通压力,无疑导致大学生社会压力增大。

  “比如,选择名校毕业生选择保安、服务员等工作,还可以有宿舍住、有工作餐,至少可以先解决生存问题。”陈士国认为,房价将很多人才挤到郊外,期间每天几个小时的时间花费在上下班的路上,这样的现状导致年轻人没有创新的动力、能力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