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春秋齐鲁两国交战,鲁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齐国为何错失良机?

导语:春秋齐鲁两国交战,鲁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齐国为何错失良机?

大家都知道曹刿论战的故事,当时鲁国和齐国交战的时候,齐国拥有几倍于鲁国的军队,为什么不一鼓作气直接进攻鲁国军队呢?为什么非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终导致了齐国的失败。而曹刿又是如何帮助鲁庄公获取胜利的呢?我们今天就来还原一下当时作战的情形。

春秋齐鲁两国交战,鲁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齐国为何错失良机?

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周室衰弱,从而形成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中国便进入了春秋战国。公元前684年。当时的大国齐国为了提高自己在各国的形象与地位,所以派军攻打它的邻国鲁国。但鲁国人也不是好欺负的。他常年受到齐国的歧视和欺负。所以自上而下都对齐国同仇敌忾。而齐国对鲁国的这次攻击行为更是激起了鲁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但奈何齐国是当时的大国,而鲁国与齐国国力悬殊。尽管如此,鲁庄公为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还是决定与齐国一决胜负。眼看大战的日子就要降临了,鲁庄公还没有想到对付齐国的办法,面对几倍于自己的齐国军队如何才能百战不殆,趋吉避凶呢?

春秋齐鲁两国交战,鲁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齐国为何错失良机?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作为鲁国平民的曹刿毛遂自荐主动请缨。积极向鲁庄公献策进言,他连续向鲁庄公问了三个“何以战”。简而言之就是曹刿在询问鲁庄公,你拿什么去和齐国战斗。鲁庄公说:“我平时节俭节约,会把所有剩余的东西全部分给百姓们享用”。曹刿说只知道小恩小惠的百姓是不会坚定的随你战斗的。鲁庄公听闻此言又说:“我平日祭祀的时候非常虔诚”曹刿又说神灵是帮助不了鲁国打败齐国的,最后鲁庄公又说:”我在审判案件的时候尽量做到公平处理”曹刿这才说基于此点,大王可以与齐国一试高下。随后鲁庄公和曹刿彻夜长谈并且约定一同作战。

春秋齐鲁两国交战,鲁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齐国为何错失良机?

交战之日很快来临了,齐国看到弱小的鲁国军队后非常骄傲。他们很快就击战鼓准备进攻。而鲁庄公也摆开阵势准备反击。但被曹刿阻止。曹刿说现在还不是时候不能发起反击。结果紧接着又击响了二通鼓。鲁庄公正要下令攻击的时候,又被曹刿所阻止。说现在仍然不是进攻的最佳时机。随后齐国军队又鸣响了第三通战鼓。鲁庄公手下的士兵看到齐国军队嚣张的气焰都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冲上前去将他们杀个片甲不留,曹刿看到这番情景对鲁庄公说现在可以进行反击了。接到攻击的命令后。士兵们像疯了一样冲入敌阵杀红了眼。齐国人哪见过鲁国军队这般阵势。都被吓坏了。最后丢盔弃甲而逃。

春秋齐鲁两国交战,鲁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齐国为何错失良机?

鲁庄公看形势大好下令追击。曹刿连忙阻止。然后实地勘验了战场一番见敌军车辙混乱。旗帜被东倒西歪的肆意丢弃,然后才放心的对鲁庄公说可以追击了。战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何要等到齐军击鼓三次之后才攻击。曹刿说打仗全凭士气。而齐军第一次击鼓士气最旺,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击鼓的时候,士气已经渐渐衰弱。而我军的气势已经被点燃,哪有失败的道理呢?这就是曹刿帮助鲁庄公战胜齐国的真实历史。那么为什么齐国错失良机要在三通战鼓之后才发动攻击呢?一鼓作气进攻鲁国军队不是更好的选择吗?小编认为之所以齐国军队没有选择一鼓作气打败鲁国,是因为以下几点。

春秋齐鲁两国交战,鲁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齐国为何错失良机?

首先小编认为:古代人非常讲究礼仪,不管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按照礼法去做事。违背礼法要被人所不齿。就算是作战也要讲究作战的理法。也就是所谓的战争礼仪。虽然后世的战斗中很少再讲究这种礼仪。但在当时作战讲究礼仪却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例如我们最为熟知的泓水之战,宋襄公为了遵守作战礼仪。一直等楚国的大军渡河摆好了阵型之后才上前进攻。

春秋齐鲁两国交战,鲁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齐国为何错失良机?

虽然在我们看来宋襄公措施了作战的大好时机完全可以在他们渡河之时阵形未成之际将他们一网打尽。但在当时的人眼里这是不合礼法的事情。春秋战国时期作战普遍讲究礼法。当时作战要互相约定好时间地点,进攻的时候要互相击鼓,退兵的时候也要鸣金收兵。所以在齐国和鲁国交战的时候,虽然齐国单方面的击响战鼓但鲁国并未击战鼓发出进攻的信号,所以说按照礼法,齐国是不可以率先进攻鲁国的,而是要等到鲁国也击响战鼓之后才可以互相进攻进入战斗的状态。

春秋齐鲁两国交战,鲁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齐国为何错失良机?

所以曹刿就是利用了所谓的战争礼仪打败了齐国,最终获得了胜利。小编认为这也就是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如果放在其后到历史格局之下或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看到这里朋友们都明白为什么齐国军队不一鼓作气消灭鲁国军队了吗?

看了这篇文章,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在下方积极评论留言,如果您认同此文观点,欢迎关注我们,每日更新热点消息

(此文图片为网络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作者:火木秀(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301485550862388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