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古代官员晋升最难的两道门槛:一为地方官升五品,二为京官升三品

封建时代,官员在仕途上是否能平步青云和出身有着很大关系,出身有“清”“浊”之分,也有“正途”和“异途”之分。但这仅仅是个大概层面,具体又有很多区别,比如同样是进士有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之别,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仕途前程。

古代官员晋升最难的两道门槛:一为地方官升五品,二为京官升三品

从官员升转制度来看,历代都把官员晋升五品和三品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志,朝廷为此设立了特别的限制和准入门槛。也就是说,大多数低级官员要想跨入五品、三品这两道门槛十分困难。我们以唐代为例做个说明。

唐代有制度,除了谏议监察类职官外,凡六品以下官吏皆归吏部和兵部铨选,五品以上官员则由中书省门下选授,皇帝亲自任命。一旦进入这个品级,便可享受穿戴绯色公服、佩银鱼袋(内装进入宫门参加朝会的凭证),且日后晋升不须再走铨选程序,正是因为五品以上官员享有如此高的政治待遇,因此被当作是一个重要节点。

古代官员晋升最难的两道门槛:一为地方官升五品,二为京官升三品

尽管五品官算不上朝廷大员,但要跨过这道门槛的条件却相当苛刻。一是有担任六品清官(清官特指尚书省员外郎等十二种职务)或左右补阙、殿中侍御史、太常博士、詹事司直等职务的履历;二是应有规定的“工龄”,即入仕以来实际在职时间。起初定为八年,后改为十二年,玄宗时又改为十六年。

按照这个规定,首先那些非清流出生之辈,若无特殊原因,是绝无可能担任六品清官的机会的。其次,在中央各寺监等机构任职的官员,因其品秩不超过七品,所以这些人尽管是清官,但也无法企及六品清官这个条件,所以这一大部分人是很难超越五品这个局限的。

古代官员晋升最难的两道门槛:一为地方官升五品,二为京官升三品

再来看看地方官员的成长道路,唐代地方的州县,分为八个等级,众多中下州县的基层干部,一般多是按照平转的方式晋升。比如下县、中下县和中县的县尉,品秩皆为从九品下,这些低级官员晋升需要按部就班,从下县、中下县一直到上县一步一个脚印地晋升。因此,地方的基层干部若无特殊突出表现或有人力荐,晋升五品的机会也十分渺茫。

这种州县分等次,让基层干部在不同等次间缓慢晋升的机制,也为后世所沿用,因此跨过五品这道坎成了州县官职的一道“天花板”。在众多的官方史书上,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人都是“宣付国史”的模范人物,但其中不少人做到头也就是一个人民的好县长。

最后,再来看看晋升三品需要哪些条件。唐代尚书省六个部,分为前行、中行、后行三个等次,礼部、工部为后行,户部、刑部为中行,吏部、兵部为前行,中书、门下又排在更前。

古代官员晋升最难的两道门槛:一为地方官升五品,二为京官升三品

也就是说,一个四品的侍郎要想晋升为正三品的中书令或尚书,通常要依照这个顺序依次提拨。唐玄宗时宰相张说自中书舍人(正五品上)到中书令途中,历经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是个阶段。张九龄自秘书少监(从四品上)到中书令途中,历经工部侍郎、检校中书侍郎、中书侍郎三个阶段。

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人经历了这些阶段就一定能升到正三品,这期间必须保证自己要不犯任何错误,如晚唐宰相孔纬就差一步可进中书门下了,却因他主持干部选拔犯了错误,被转进了太常寺。不过,孔纬还算是幸运的,后来还是受到了重用。但大多数五品、四品官都无法突破三品这个局限,始终无法登上“金紫”(指的是三品官佩戴金鱼袋,穿紫色公服,阶名为金紫光禄大夫)这个台阶。

古代官员晋升最难的两道门槛:一为地方官升五品,二为京官升三品

明清时期大致也是这个情况,如清代时五品文官可以佩戴象征地位荣誉的朝珠,而三品官则可称为是“大员”了,中央机构三品官基本上是一些堂官。在各省中,三品已是官至按察使属于省级干部。地方大员了。

本文作者:康康历史说(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264083906940161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