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西汉封王:从异姓王到同姓王 再到废除封王,原因是什么?

2019-04-21 新闻 西汉   刘邦   陈豨   刘濞   匈奴   彭越   ??   臧荼   项羽   吕雉   卢绾   太原   长沙   英布   淮南   历史   刘兴居   邢台   荥阳   邯郸   经济   老子   定陶   三国   临湘   创业  

在楚汉争雄的过程中,刘邦打败项羽的关键在于人才,所以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刘邦这哥们指天发誓、封官许愿,终于建立起了广泛的统一战线。这些来之各个阶层、不同阵营的优秀人才为壮大刘氏集团,打败项氏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

西汉封王:从异姓王到同姓王 再到废除封王,原因是什么?

大汉建立后,当初一起为大汉创业立下功劳的这些优秀人才理所当然的成为大汉的股东,理所当然的要享受胜利后的果实。刘邦果然是讲诚信、重诺言的好哥们,将韩信、英布、彭越等人封为王,其中楚王韩信都于下邳、梁王彭越都于定陶、淮南王英布都于六安、赵王张敖(张耳子)都于襄国、韩王信都于阳翟(后迁太原、马邑)、燕王臧荼都于蓟、长沙王吴芮都于临湘。此外,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功臣一百四十多人被封为候,他们都领有或大成小的封国食邑,控制汉大部领土。

刘邦虽说要和大家一起享受得之不易的荣华富贵,心里别提多别扭了,尤其是不待见那七个封王的哥们,老子打天下多难,你们出点小力,现在就想平分我的血汗江山,门都没有!这七个哥们说打天下时,要不是我们出力最大,立功最多,你小子早被项羽灭了好几百会了,现在我们多吃点、多占一点,还不应该?看你整天拉着老长的脸,我们不欠你钱!

君臣双方的代沟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不可协调,最后终于走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刘邦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确保皇帝这份遗产不会落到外人手里,暗地里开始策划铲除异姓王这群哥们。异姓王们也不是傻子,会伸着脖子等着刀子落下来,为了保存自己的势力,有的人甚至请来了外援,和国际友人匈奴朋友们眉来眼去。

公元前二0二年,燕王臧荼首先和刘邦撕破脸,起兵造反,攻破代郡,后被击破俘获,刘邦另立自己信得过的铁哥们卢绾为燕王。最让刘邦睡不着觉的是异姓王中最强的楚王韩信、梁王彭越与准南王英布,他们有强兵,对朝廷威胁最大。刘邦对他们施用计谋各个削除。公元前二O一年冬,刘邦称准备去云梦(庭湖一带)休闲度假,途经陈县,趁所在地区王候封君前往朝拜之机,将韩信擒归洛阳,削封为准阴候。

西汉封王:从异姓王到同姓王 再到废除封王,原因是什么?

异姓王最大的一次叛乱发生在公元前二O○年秋。韩王信从阳翟改封马邑,本来处在繁华中原地区,现在要到边境吃沙子,还和匈奴做邻居,搞不好脑袋就丢了,这明显是欺负人嘛!引起这哥们强烈不满,于是乘匈奴大举南犯,与匈奴合作反叛朝延,袭击晋阳。后韩王信投降匈奴,频忧汉边,让刘邦头疼了很久。

同年冬,起相贯高谋刺刘邦没有成功,正愁瞌睡没枕头的刘邦借机拿下了自己家的姑爷赵王张敖。前一九七年,代相陈豨与韩王信部下王黄合误据代反汉。刘那又引兵至邯郸,大搞金钱外交,收买商人出身的豨将,击败豨军,斩杀陈豨。前一九八年,吕后使人告发淮阴侯韩信举兵响应陈豨,斩信(西汉第一冤假错案)。不久,又废彭越为庶人,就在彭越天真的以为平安着陆的时候,吕后又使人告彭越反,将越处死。在许多异姓王被诛之后,淮南王一看,挨也要挨着自己了,与其等着刘老三来杀自己,还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起兵反(这次造反最有成果,刘老三挨了一箭)。失败后,走番阳,被长沙王吴芮杀掉。前一九五年(汉十二年),铁哥们在权势和利益面前也生锈了,燕王卢绾逃往匈奴。至此,异姓王中只剩下国小地偏忠于朝延的长沙王吴芮一人。

在除异姓王过程中,刘邦惩亡秦孤立之败,还是觉得自己的亲兄弟、亲儿子、亲侄子们最可靠,于是大封自家亲戚子弟为王。前后被封的刘姓诸王有:齐王肥都于临淄,楚王交都于彭城、吴王濞都于广陵、代王恒都于晋阳、淮南王长都于寿春、梁王恢都于睢阳、赵王如意都于邯郸、燕王建建都于蓟。前一九五年,刘姓诸王完全取代了原来异姓王的地位。刘邦犹恐异姓王势力再起,他召集诸王和大臣还有一批白马,先把白马宰了,然后对天发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马盟誓。

这些自家王爷们,据有“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的广大国土,自置相以外的官史,都把持着地方财改、军事大权。他们在封国内也和朝延一样,执行“与民体息”的政策。吴王刘濞最拽,甚至免除国内税,专以采铜,铸钱(印钞机),制取海盐作为财政收入。

到文帝时期,各王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口数量也有很大增长,原来每郡人口数万人左右,这时则增加到四五万家之多。经济力量最强的吴国所铸的钱币流通全国。渐渐强大起来的同姓王,比起异姓王更不是东西,很看不起刚刚即位的文帝,对朝廷态度非常傲慢。朝廷派去的傅相也成了摆设,根本不能约束他们的行动,他们恣意妄为,既不遵守法律,也不按时入朝,甚至僭越仪仗,出行搞得和皇帝一模一样。为了对抗朝廷,也都拉起了匈奴人做外援。

文帝即位,齐王襄当皇帝的美梦未能得逞,不久憋闷死了,他的两个兄弟被封为王,实际齐被分为三国。刘章、刘兴居,以诛诸吕有功,被遭归国,付出和得到的不成正比,心里一旦不平衡,就开始怨恨朝廷。

刘章死后,刘兴居乘前一七七年(文帝三年)匈奴奴大举南犯,文帝亲征至高奴之际,起兵攻荥阳,揭开了同姓王造反的序幕。真可谓是前门灭狼、后院养虎,自家亲戚更靠不住了。不久,刘兴居战败被自杀。隔两年(文帝六年)后,最为骄悍的准南王长派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在谷口举兵反版,失败,刘长被流放而死。

西汉封王:从异姓王到同姓王 再到废除封王,原因是什么?

面对自家兄弟开始出现造反苗头,文帝开始加强皇权。他一面对周勃、灌要等旧大臣加以抑制;一面下都国察举“贤良方正”,拔贾谊、晁销等许多新人物在朝中任事。继续推行黄老方针,恢复生产,稳定统治。对于日渐强横的同姓王则采取恩威并施办法,制裁造反者,而对于一些还比较老实的王爷则加以安抚。吴王刘濞装病不朝,赶紧送一根拐棍,以示还想着你老人家,以示优容。

当朝廷政权受到同姓王势力严重成胁时,朝廷中出现一些力主加强皇帝集权的政论家,其中最著名的是贾谊和晁错。贾谊是河南洛阳人,二十余岁即被为大中大夫。他具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和敏锐的政治眼光,对于汉的经济、内政、外交均提出了深刻的建议。

他这些见解大都包括在给文帝的《陈政事硫》奏章里。在这些奏章里,他指出当时最严重的问题是诸候王势力的存在。他认为“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也就是腿比腰粗,指头比胳膊粗。这种本末倒置尾大不掉的情形,是最可痛心的,必须立即铲除,否则就要变成祸患。他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那心”,最后达到“辐辏并进归命天子”。

晁错是颍川人,少时学法令,又从伏生受《尚书》,为文帝太子舍人。他屡次上疏提出应尽快削除诸侯王势力的意见。贾道等削弱诸候王权力的议论,为文帝所采纳。济北、淮南二王反叛被镇压下去之后,齐国被分为七,准南被分为三。从此他们的主张变成西汉朝廷对诸候王斗争的基本政策。

文帝于公元前一五七年死,太子刘启继位,是为景帝。这哥们不像他老爹那样心慈面软,一上台,就对心腹之患的诸候王采取严厉的镇压方针。御史大夫晁错认为诸候王迟早必然反叛,应该尽早削减他们的国土。这哥们又针对诸侯王们更定法令三十章,给予诸候王以很大限制,接着采取诬陷等手段削除楚国的东海郡,赵国的常山郡,胶西的六县之地,最后削除吴国的会稽、豫章。朝廷先动手了,这明显要把人往死路上逼,不能等死。吴楚等七国于前一五四年正月起兵反叛朝廷。

参与乱阴谋的共九国(吴王濞、胶西王卬,胶东王雄渠、淄川王贤、济南王辟光、济北王勃、楚王戊,赵王遂,齐王将闾),颠覆朝廷,咱们当家作主。刘邦的侄子刘濞是这次叛乱的主谋。他倚仗吴国财大气粗,早已蓄谋夺取朝廷政权。造反总的有个名目,不能说自己想当皇帝吧,为了掩人耳目,说晁错挑拨咱们亲戚关系,起兵是为了杀这个小人,即清君侧。由吴楚两国组成的叛军主力,自广陵渡淮北上。赵王遂屯兵境内,并致电国际友人匈奴也来凑下热闹。

吴楚军势很盛,仅吴国军队即达二十余万,但叛乱集团内部利害不一,一开始就出现了狗咬狗,齐王先悔约,引起胶西、胶东、淄川、济南各王共攻齐国。济北王被郎中令劫守不得出兵,东部诸王力量自相削弱,实际起兵的只有七国。

被叛军声势吓昏的景帝,采纳袁盎计谋,将晁错处新,想以此换取诸王退兵,无效。朝廷方决心镇压叛乱。景帝提拔条侯周亚夫为太尉统兵东征。周亚夫为避开敌军伏兵,出武关间道至洛阳,发兵分路进击。他命令梁王武帝坚守睢阳,然后轻骑出泗口,切断叛军粮道,以瓦解叛军的进攻。仅三个月即平定叛乱。赵王遂拒守邯郸达七个月之久,最后亦被引水攻破。叛国失败的诸王大部畏罪自杀或受到严厉制裁。由于叛乱迅速被平定,北方匈奴亦未得到南下机会。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景帝下令诸候王再不准亲自治国。封国中所有的官史,都由朝廷任免,改称王国丞相为相,废除御史大夫、延时等官职,官员数目也被大量截减。叛变者的国士被分封给许多皇子。

分吴为临江、江都二国,分楚为楚、鲁二国,分赵为广川、中山、清河、常山等国。封皇子端为胶西王,胜为中山王(眼熟吧,就是刘备哭哭喊喊也要攀枝的那货),彻为胶东王,荣为临江王,乘为清河王,舜为常山王。对国土已经削减或新封的王,加强了控制。梁王武有守睢阳有功,死后国土被分为五,这哥们白忙活了。

七国乱后,皇权进一步现固。公元前一四一年,太子刘彻即位,即汉武帝。他即位后,开始对这些诸侯王进行新一轮的打击,他出台许多法令。比如文帝时期规定王侯向朝延贡纳祭金的酎金律,更被玩的炉火纯青,要求有关人员要从严检查贡金的质量成色,稍违规定,便处罪削除封爵,仅在前一一二年(元鼎五年)一次列侯被夺爵者即达百余人。

公元前一二七年,武帝又采纳臣下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依据这一律令,诸候王要把皇恩推及自己所有子孙(一人为王,其余为候)。这样就进一步将请侯王国土分割细碎,使它们力量更加分散,这是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主张的进一步发挥。

西汉封王:从异姓王到同姓王 再到废除封王,原因是什么?

​武帝的这些措施实行之后,王侯们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公元前一一二年,淮南王安、衡山王赐被告谋反事件发生后(又是冤案),武帝又布“左官律”和“附益阿党之法”,限制中央朝臣与诸侯之间的住来,甚至请侯王国的人也不准在京城停留。武帝又任命一些封君担任太常官职,使他们每以侍奉宗庙不谨获罪面被除。由于这些法令实行的结果,到武帝末年汉初以来所时王侯已被除殆尽。总的来看西汉封王:从异姓王到同姓王,再到废除封王,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说白了,就两个字:集权。皇帝要集权,封王自然要被不断剥夺和瓜分,以至于废除,这是必然的结果。文:向林

本文作者:说历史的女人(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197572233815706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