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灞桥计划新增学位4000个 新城区把好学斗罗大陆之轮回天瞳校办在家门口_陕西

2018-11-19 新闻 新城区   名校   学校   教育   共同体

  “改革开放四十年陕西教育影响陕西未来”基础教育系列报道

  在11月17日举行的西安教育管理论坛上,西安市部分行政区、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的参会人员,就2019年及今后的发展规划和工作部署安排做了发言。

  >>>雁塔区:呼吁打造西安基础教育资源网络平台

  “今年雁塔区教育圆满解决了“入学难”的问题,这完全得益于名校+工程的有力推进!”西安市雁塔区教育局局长常成成在论坛高兴地说道,市教育局在全市启动实施的“名校+”工程,是着力破解“择校热”、“上好学难”问题的重大教育改革举措。

  他表示,听了顾月华主任的发言后深受启发,西安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教文化大市,应该用好丰富的高教资源。对接大学与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绿色通道。同时要加大集团化办学进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从而推动不同层次的学校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

  常成成建议,应该建立公共的“基础教育资源网络平台”,将全区或者全西安市最优秀的教师课件、讲课录像、习题等优秀资源汇总,并放在网络平台,在固定时间给学生上课或者在线答疑。这样学生在自己家里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也不用去培训机构花高价补课,还可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建立学校、老师、家长、孩子的无缝沟通平台。 华商报记者 杜娟

  >>>灞桥区:明年计划新增学位4000余个

  在论坛现场,灞桥区教育局局长郑伟表示,今天的论坛给各区县搭建了一个难得的学习交流平台,尤其是顾月华主任的报告令他受益匪浅,思考良多。

  他介绍,今年灞桥区教育圆满解决了5600名新增生源的“入学难”问题,有效地缓解了区域入学压力。此外,全区教育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灞桥区被评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陕西省“双高双普”区,区教育局连续十一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年度考核优秀单位。

  郑伟说道,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深刻反思了当前灞桥教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入学难”问题日益严峻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等问题。

  为进一步扩大优势教育资源的总量和覆盖面,灞桥区教育新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5个,把高品质学校办到群众的家门口。另外,为了着力破解“入学难”问题,将加快学校建设步伐,2019年计划完成市56中、神鹿坊小学等8所学校改扩建任务,启动庆华中学、五星小学改扩建项目,加快御锦城中小学、高科绿水东城小学的新建项目和东城一中、五环中学的改建项目,新增学位达到4000余个。灞桥教育将全面加快全区基础教育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步伐,尽最大努力增加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 华商报记者 杜娟

  >>>曲江新区:教育系统扎实推进“名校+”工程

  曲江新区教育卫生管理中心主任郭军在论坛介绍曲江教育时说道,曲江新区基础教育创办之初,确立了“乐学家园、心智飞翔”的总体办学理念。几年来,曲江新区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方面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成绩显著。学校规模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曲江教育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高,“曲江教育”品牌逐步确立。

  为进一步落实推进西安市教育局“名校+”工程计划安排,将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及曲江南湖小学作为“名校”,将具有发展潜力和巨大提升空间的新建还建的学校西安市曲江中学(暂定名,原西安市第54中学)、曲江第四小学和曲江小学(暂定名,原裴家控小学)作为“+校”,组建了曲江一中、曲江中学“名校+”及曲江南湖教育联合体,充分发挥品牌学校的引领、带动作用,让区域内每一所学校都能发展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加快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目前曲江新区“名校+”工程教育联合体各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推进顺利,效果良好,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一致好评。扎实推进“名校+”工程是曲江新区基础教育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曲江新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教引产,以产促教的重要保证。 华商报记者杜娟

  >>>新城区:以“名校+”共同体为引擎 把好学校办在孩子的家门口

  新城区教育局党委副大大李喜道在论坛上分享了新城区近些年“名校+”工作成果。李喜道介绍,截至目前西安市新城教育局共组建了65个“名校+”共同体,其中一长多校共同体16个,学校联盟共同体35个,教育集团共同体10个,中小幼共建共强区域共同体4个,“名校+”共同体缓解了“上好学难”和“择校热”,进一步壮大了新城区辖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总量,并且涌现出了一批高品质、高颜值的新优质学校。

  推进“名校+”工作中,新城区教育局多措施促进工作高效进行。首先强力实行一长多校,一长多校是“名校+”最直接最有效模式,用名校强大气场,全力推动薄弱学校短时间内脱胎换骨,锻造为新优质学校。2016年以来,新城区已组建16个一长多校共同体,涵盖强校托管弱校,幼小衔接,职幼衔接等。其次,实施学校联盟双挂牌,由名校联盟薄弱学校快速提升,目前已组建35个学校联盟共同体。加速推进集团化办学,以一长多校、学校联盟为支撑建立了10个教育集团共同体。

  为更有效推进工作还组建中小幼共建共强区域共同体,2012年首创建立中小幼共建共强学区制,以名校为召集人,把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按区域,组建了后宰门、康乐路、朝阳门、大明宫四个区域教育共同体。全面推行成建制移植的“名校+”模式,积极构建221中心城区教育大格局,链接实现中小幼素质教育发展的连续性,让”名校+”工程使更多孩子和家庭受益。 华商报记者 赵媛

  >>>西咸新区:大手笔投入 保证每个地方都有好学校

  在论坛上,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副局长李刚分享了西咸新区的做法,改革力度之大,令人眼前一亮。

  首先,打造西咸新区宜居环境,保证学生有学上、有好学校上以及每个地方都有好学校。为此,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共建设各类学校97所,满足新区156万人口、24万学位的需求。特别是,新区规划中预留足够的教育用地用于学校布点规划,用地实行部门联审联批制度,新建居住区与配建学校、幼儿园,要高标准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实施“交钥匙”工程,保障教育资源与区域人口增长相匹配。

  其次,对新建的公办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实施聘任制,现存的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施聘任制。今年新开学的14所公办学校全部实施了聘任制改革,新招聘的378名新招聘教师全部实行了聘任制,逐步建立起了“教师能进能出、职务能高能低、待遇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和合理退出机制。

  再次,大力实施“名校+”工程。今后,西咸新区所有新建学校都按照名校标准打造,现存学校都按照名校标准改造提升。李刚还透露,将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聘任)制改革,完成行政化的校长队伍到专业化校长队伍的过度。 华商报记者耿艳红

  >>>碑林区:“名校+”工程推广五种模式

  碑林区政府总督学张黎明介绍说,2019年碑林教育将围绕五个全面,即:以等级化办学为重点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教育品质;以精准帮扶为突破全面促进教育均衡;以考试改革研究为手段全面实现卓越教育;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全面锻造碑林教育铁军。

  具体包括:2019年拟投资9000余万元、实施43个项目,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实施“名校+”115发展战略:坚持一个目标——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秉承一个原则——职级不变、多种模式、均衡发展、共同提高,推广五种模式,即“一长多校、共同发展;精准帮扶、促进提升;全面托管、深度融合;交流合作、资源共享;联合总校、特色带动”等“名校+”模式。发挥“名校+”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在“一长多校”“一校多点”“集团化办学”“全面托管”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新的办学模式。

  碑林区还将创新人事管理机制,委托第三方聘用教师,实行“区管校用”,选取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实行改革试点,建立“总量控制、编制备案、教师聘任”的人事编制改革机制。2019年碑林区教育局将通过校园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等途径,拟招聘220名优秀教师,实现教育系统编制满员。 华商报记者 耿艳红

  >>>莲湖区:加快校园项目建设 努力实现“名校+”全覆盖

  莲湖区教育局副局长马晓玮表示,下一步将有几件大事要抓。

  一是加快校园项目的建设步伐,努力完成未来四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7所,新增学位24990个的目标任务。近期重点实施大兴新区初级中学、莲湖第一学校、市91中、报恩寺街小学、德杰学校等一批学校项目建设,全力保障义务教育学位供给。

  二是进一步优化师资配置,强化教师队伍长效建设,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解决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教师短缺和临聘教师问题。

  三是着力实施“名校+”工程,健全完善“名校+”评价机制,促进“名校”和“+校”互助共生、共同发展,同时逐步将“名校+”改革向高中、幼儿园延伸,努力实现“名校+”改革全覆盖。

  四是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不断增强教育综合实力,加强名教师培养,积极申报省市级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教师、名校长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加快推进新高考改革工作试点。

  五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创新家庭作业高效模式,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提高学习效率。 华商报记者 耿艳红

  >>>未央区:创新实施“三名”工程 缓解“入园难、入园贵”

  未央区教育局副局长杨永望介绍了未央教育一些好的做法,其中有:创新实施“三名”工程(即名校、名师、名校长评选和管理工程),每年投入100余万元对评选出的名校、名校长和名师进行表彰奖励,全区共评出14所名校、13名名校长、60名名师、200名优秀教师、100名优秀班主任;探索实施“EEPO-有效教育”和“餐桌式”课堂教学改革,转变和优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积极看展“学前儿童看护点”认定工作,共认定203个“看护点”,有效缓解了入园难问题。同时,还开展了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工作,采取园所核定、政府补贴的方式,努力降低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有效缓解“入园贵”问题。目前,未央区共认定民办普惠性幼儿园64所,加上21所公办幼儿园,全区普惠性幼儿园共85所,占比为63%。

  积极探索实施“名校+”工程,已组建西安中学+西安市经开一中、西安高级中学+西安博爱国际学校、未央区西航三校+开元小学等8个教育联合体。

  目前未央教育面临的问题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大量新建住宅小区未配建相应的学校和幼儿园;教师缺编问题持续凸显;政府与开发区职能亟待理顺等。下一步,未央区还将加大学位供给力度,积极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新推进学前教育,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并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 华商报记者 耿艳红

  >>>长安区:改善办学条件 实现“农村最好建筑是学校、最美环境在校园”

  长安区教育局副局长林森介绍,长安区办学条件已实现新跨越,近十年政府共投资15亿元,先后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项目。撤并规模小、效益差学校110余所,新建长安二中、长安一小、长安二小、长安五小和48所公办幼儿园,全区186所中小学、148所幼儿园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农村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的美好愿望。

  全区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3.7%,大学区管理制和“名校+”改革强力推进,8万名义务段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同时,长安区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开展质量评价,顺利实施两期“三年质量提升计划”。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