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国际教育不是玩笑 家长应谨慎选择并东京食尸鬼店长认真对待|国际教育|育儿|择校_教育

2018-11-02 新闻 国际教育   育儿   择校

  国际教育在大部分的人眼中是高大上的代名词,就拿学费来说,比起普通体制内一年不到4000块人民币的教育成本,上国际学校一年就要200000,整整翻了50倍。而且社会层级越高的人群越会考虑把孩子送出国去留学。这段时间我们能听到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在谈论国际教育,在谈论这种教育模式在中国的大环境下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下面我们从真实的案例出发看看国际教育培养出的孩子有什么特点,除了会essay写作,和国内学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吧。

  一提起留学,很多人的印象里还是90年代那种拿着全额奖学金去读研究生、博士,毕业后回国做个教授或者公司CEO,走上人生巅峰的剧本。事实上,今天留学已经没有那么功利了,也不存在那么多逆袭的励志故事,有的只是一个一个希望子女可以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以后可以更好地实现人生理想的家庭。

  大多数送子女走上国际教育的父母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开阔的视野,用经济学的话说,是理性的人群,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会让孩子走上这条道路,绝对不是一窝蜂扎入这个圈子的。毕竟与耽误孩子的成长和投入的时间金钱相比,这样的机会成本实在太高,也输不起。

  下面跟大家说说我接触过的2个学生案例,他们在上高中之前都是在体制内升学念书的,机缘巧合下转轨到了国际学校,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学生案例1:

  A原来是某地体制内中学实验班的一名学生,如果没有走上国际教育,应该会参加高考,发挥好的话可以进入一所211或者普通985的专业。但是她从小喜欢英语辩论,喜欢听英语歌曲,喜欢看英文电影,所以甲不甘心,放弃了体制内的学业,进入了一所双语学校计划冲击自己喜欢专业的名校。

  凭借着良好的英语基础,扎实的数理化和体制内留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今年9月,A就要如愿走进一所世界名校,攻读电影专业了。一路走来,路程不算顺当,经历过很多次迷茫和退缩,有考试前的崩溃,有面试时的紧张,有无书可读时的焦虑,好在父母一直在身边陪伴和鼓励,当时的冒险才收获了丰硕果实。

  看到现在的A,比起过往多了一份淡然和自信,以及超越同龄人的成熟。选择国际教育让她把自己的兴趣变成了专业,并有机会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精致。

  学生案例2:

  B原来是一所体制内学校的学生,中考时没有考上心仪的高中,误打误撞选择了国际教育。父母当时的想法都是我的孩子还有救吗?那时的乙经常玩手机游戏到半夜,上午的课全部睡过去,一度要去打游戏职业联赛,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沟通,才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原来他严重偏科,不喜欢物理和文科类要背的东西,久而久之也就厌学了。经过规划,B重新选择了喜欢的数学、生物和化学课程。虽然最终他的大考成绩不算很高,但还是拿到了几所大学的offer,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涯。

  当初没有转轨学习国际课程,B可能现在还在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上个一般的国内大学,找个一般的工作,过个一般的人生。但由于国际课程的选课机制,B避开了自己不擅长的科目,通过努力拿到了国外大学的offer。

  所以,国际教育可以帮助你扬长避短,找到自己最适合攻读的专业方向,成就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问这些学生和学生家长,国际教育是不是国际玩笑,他们只会反问道:“你在开玩笑吗?与孩子的成长相比,我敢开玩笑吗?”

  国际教育为他们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给孩子的未来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他们的目标不是像一诺老师所说的成为知名大学的商学院院长或者大公司的CEO,而只是让孩子可以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来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不是每天刷题,每天纠结在如何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每一个经历过应试教育的家长对于中考高考的印象都应该是非常深刻的,等到自己为人父为人母,并且有能力可以让孩子不再重复这一过程时,他们自然会做出新的选择。

  你也要知道国际教育不是万能的,它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发展路径。比如说孩子可以在几十门课程中选择上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未来可以申请选择的大学也有上千所。但国际教育的学费也是高昂的,会让很多家庭望而却步,所以注定这是小众的选择,是公立教育的一种补充,成不了主流的教育模式。换个思路说,如果可以探索和融合出更多好的教育理念,并且给正在进行的公立教育改革一些启示的话,小众的国际教育也就不“小”了。

  本文转载自《Meeloun海外写作》的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单位,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朱紫瑛 实习编辑:折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