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东汉将军马援为什么宁可死在战场上,“马革裹尸”而还?

“马革裹尸”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军人战死沙场,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常用来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东汉名将马援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友人孟翼向他表示祝贺。马援却不高兴,说:“我希望您作为朋友,能够指出我的不足,促使我不断进步,可您为什么也只对我说好听的恭维话呢?”孟翼一时尴尬,不知说什么好。马援唯恐孟翼误解了自己的意思,进一步解释道:“我这次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北方的匈奴和乌桓还在侵扰边疆,我希望继续为国家效力,因此希望您作为朋友能够鞭策我。真正的男子汉,就应该战死在沙场上,用马皮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沉溺在安逸中,死在儿女身边呢?”孟翼这才明白马援的用意,由衷赞叹:“将军真是大丈夫啊!”

马援年轻时就胸怀大志,虽然在边疆放牧,却常对人说:“男子汉应当有远大志向,就算身处困境也要更加坚强,即使年纪衰老还要更加豪迈!”他放牧赚来的钱财,都分给兄弟姐妹,自己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以磨练意志。

后来,马援参加了新朝末年的起义军,成为刘秀的大将。他东征西讨,先后打败隗嚣(wěi xiāo),平定羌乱,征伐岭南,功劳赫赫,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公元48年,南方武陵五溪蛮(湖南一带的少数民族)暴动,将军刘尚孤军深入,结果全军覆没。这时,马援已经62岁了,毅然请命出征。刘秀觉得马援年事已高,不答应。马援便当面向刘秀请战,披甲上马,雄风不减。刘秀非常感慨,赞叹道:“老将军真是精神矍铄!”同意了马援的请求。马援率军到达前线,当地气候炎热,瘴气弥漫,士兵纷纷患上疫病,连马援也被传染。但每当敌人登上高山、鼓噪示威,马援都拖着重病之躯出来观察瞭望敌情。手下将士深为其精神所感动,不少人流下热泪。不久,马援病死在前线军中,实现了自己当年“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誓言。

清朝末年的大诗人龚自珍曾有两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是说,世界之大,到处都可以掩埋仁人志士的遗体,倒不一定需要马革裹尸运回家乡安葬,这就把马援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将壮士情怀表现得更加豪迈而洒脱。

东汉将军马援为什么宁可死在战场上,“马革裹尸”而还?

马援雕像,位于海南三亚。

内容来源:《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军事外交》中华书局出版

本文作者:八斗国学(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194829005475072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